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博客大赛评委毛向辉

2012年2月16日

德国之声博客大赛针对社交媒体有怎样的奖项?中文评委毛向辉对于最佳博客又有怎样的理解?

https://p.dw.com/p/143zK
Das Bild zeigt den chinesischen Bloggerexperten Isaac Mao. Quelle: Flickr.com, Autor: Christopher Adams, Creative Commons Lizenz: Namensnennung 2.0
德国之声博客大赛评委毛向辉图像来源: cc-Christopher Adams 2.0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之声:首先想请您评价一下中国博客圈、包括社交媒体的发展。

毛向辉:我很荣幸在做评选的工作,因为全球来看,social media去年一整年的发展非常有戏剧性。因为许多地方透过社交媒体,已经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包括政治、社会。还有商业性的一些投入,比如Facebook上市。但是博客是所有这些社交媒体的起源,大概已经有10年的过程。这也催生了全球大约10亿人在社交媒体上,超过2亿人在写各种形式的博客。

chi1502 interview Isaac Mao - MP3-Mono

所以我们继续下去这个博客大赛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正好反映了这些变化的潜在信号。虽然是文字的,但是可以显示社会的一些动向。未来几年,如果我们对social media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商业、社会、政治的动向。甚至媒体整个的格局都会发生变化。因为以前媒体是报道事件,以后的媒体可能是分析事件的起因、源头。可能会给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

德国之声:您谈到社交媒体,德国之声博客大赛也设有一个社交媒体-社会运动奖,用于表彰以社交媒体为平台推动的社会运动。在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

毛向辉:最近最明显的就是乌坎事件。广东乌坎这个村子,年轻人也好,村民也好,他们已经非常好的利用了社交媒体,就是在新浪微博也好,在其他一些国内网站也好,虽然中间有很多审查,但是已经很巧妙的进入了公共的视野,变成了一个公共的话题。最终相当于在乌坎的事情上,村民获得了一定的胜利,至少官方有了妥协,没有用以往的非常强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看中国的审查是很严格,但其实现在是越来越产生松动,因为民众之间相互的关联越来越多了。他们不再能把禁忌的话题定义得那么清楚,比如说A是敏感话题,或者B是敏感话题。因为在他真正爆发之前,审查者是很难去把它定义为敏感、或不敏感。所以在中国,我觉得也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去发掘。

另外最近像韩寒,还有像民主自由、人权定义的一些讨论,都引发公众用一种社会性的方式去讨论这个话题。这在以往的传统媒体中,其实是相当难以发生的。

Pressegespräch "The BOBs", 2011, im Funkhaus in Bonn mit Kristin Zeier, Leiterin Abteilung "Hintergrund Englisch" der DW (Zweite von rechts), und den Jury-Mitgliedern Erik Hersman (ganz links), Amira Al Husseini aus Bahrein und Isaac Mao (China).
第七届德国之声博客大赛新闻发布会,评委毛向辉(右一)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您提到韩寒,他的这几篇谈论民主自由的文章还是在"传统"的博客上发表的。德国之声博客大赛目前的多数奖项也都还是针对传统博客。对各奖项,大赛有公开的明确的评选标准,不过各语言的博客圈情况总有不同。作为中文评委,您对候选博客有怎样的期待?比如最佳中文博客这一奖项。

毛向辉:当然我一个人不能决定结果。但我会倾向于那些比较能够接触到民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不是只简单的谈一些道理。我经常阅读、或者比较喜欢阅读的是那些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些比较实际的教育,或者用一些实例告诉人们,中国在发生什么,哪些问题是要去解决的。这些方式呢,不是像过去早期的阶段,只是用宣传的方式,只是用道德伦理的方式,而是用非常多的现实的实例。比如有些作者对比中美一些官员,比如美国大使的出行比较轻便、简单,与中国的一些官员对比。这特别能推动人们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等,而不是宣讲一些道理。

德国之声:德国之声博客大赛是一个国际性的赛事,有11种语言,除最佳中文博客外,还有对技术博客、或者视频博客的跨语种评选。上一届博客大赛时,也担任评委的您曾说过,在这方面中文博客似乎比较弱。您现在怎么看?

对,我觉得每个国家有它不同的现时的任务或挑战。我觉得,中国的民众整体上对于接受社交媒体这样一些新的形式,还处于启蒙的阶段,比较早期。其实,技术高超与否,不是特别重要。在中国更重要的可能是,大家能先走上线,用比较真实的身份--我说的不是实名制--去表达。然后把自己身边看到的,或者是对社会事件的一些评价,能够串连起来。这样的话能够形成一些公众舆论,对社会进程有一些改变。

我觉得这个也是中国现在比较现实的问题。至于技术方面,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差距。唯一一个可能比较大的变化是,去年以来,中国大陆对"翻墙"有需求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了。也就是,希望能够访问更多的国外网站,尤其是国外的一些视频网站,以及全球的社交网站。他们不希望再局限于只是跟自己国家的人联系,很多人希望跟全球连接起来。所以我觉得,在"翻墙"的技术上,可能有一定的突破吧。

欢迎登陆www.thebobs.com/chinese 获奖者将获得前往德国,或赢得下一代iPad的机会!参加推荐和投票的网友将抽奖获得Kindle Touch!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采访记者:苗子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