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刘慈欣:"我不想告诉你什么,只想讲这个故事"

采访记者:李鱼
2018年10月18日

德国科幻文学权威评论家达特(Dietmar Dath)说,刘慈欣的小说从不居高临下地指点别人,他总是把道德评判的功能让给读者。文如其人。在德国巡回讲演结束前夕,刘慈欣在柏林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

https://p.dw.com/p/36lRR
Berlin - Lesung vom chinesischen Autor Liu Cixin
刘慈欣(右二)在柏林的文化活动(2018年10月17日)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作家,你经常旅行吗?

刘慈欣:不经常。今年这是第一次出国。

德国之声:喜欢旅行吗?

刘慈欣:喜欢。但没那么多时间。出国一次都要好多天,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还是很喜欢旅行,尤其喜欢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到处走。

德国之声:德国自称是一个文化民族......

刘慈欣:事实也是。

德国之声:短短几天在德国的感受,能让你认同这种说法?

刘慈欣:其实根本不需要这几天。我很小就开始从方方面面了解德国,包括从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德国,从德国科学家、大师们看到的德国,德国的哲学,德国的音乐,它不愧是一个文化民族。

德国之声:经过这数天来在德国进行的交流,您觉得,他们能够理解您以及您的作品吗?

刘慈欣:理解是很复杂的。作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构思一个震撼的故事,主流作家主要构思怎样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其它方面我们作为作家都想得很少。作品一旦出版,达到读者手里,它就不受你的控制了。每个人都会对一个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你说的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里大部分解读都是作家本人没有想过的。

Buchcover "Die drei Sonnen" von Cixin Liu
《三体》德译本封面图像来源: Heyne

德国之声:但作者和读者之间还是存在某种沟通的吧?

刘慈欣:你说的沟通,是一种感觉上的沟通。比如科幻小说中我对宇宙的敬畏,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和好奇,我传达给你了,至于具体你解读出什么东西来,是很复杂的。

说一个笑话,我在中国参加一个区块链大会,有人上台说,刘老师的三体,反映了一个区块链的思想。三体最后一部发表在2011年,区块链出现于2012年,进入中国在2013年,我怎么能在之前就阐述它的思想!所以包括德国在内的读者,是不是理解三体,如果他能感受到书中传达出的那种感觉,那我就认为他理解了。至于他能从中解读什么东西来,这个就很复杂了。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描述人性的残酷、对人类彻底的失望导致对它的背叛、外星文明寻找更适合生存的星球,把这一切连起来看,您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作家写出作品,是因为他想象出的这个故事给他带来震撼,他没有想告诉你什么,他就是想讲这个故事,想给你的就是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兴奋和震撼。有人说,地球人就是中国人,诡计多端,三体人是欧洲人,富有但头脑简单。我怎么会想到这步?我告诉你的就是这种感觉:宇宙的广阔,人的渺小,灭顶之灾面前,人的压抑,求生的愿望。但这些不是用语言表达的,如果用一、两句话就能表达出来我要告诉你什么,那我直接告诉你算了,也用不着写书。

德国之声:去年底奥巴马到北京参加会议,您同他进行了互动,他问你"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出",你是怎样回答的?

刘慈欣: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我答应他书出了之后,给他寄一本。但我到现在也没有他的地址。

德国之声:你们还谈了什么?

刘慈欣:他就是到中国挣钱来了。一大堆人等着见面,每个人就只能跟他照个相,说几句话。

德国之声:作家里他见谁了?

刘慈欣:没有其他人。他真的读了3本一套的《三体》。

Autogrammstunde bei Liu Cixin
柏林的朗诵结束后,刘慈欣为读者签名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三体》翻成英语后得奖,获奖后的影响力再反弹回中国,进一步推动它在中国的传播。是这样的关系吗?

刘慈欣:不是这样的。它获奖之前在国内已有了很大影响力。只有这样,它才有资格进入美国。

德国之声:获得雨果奖之后,生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吗?

刘慈欣:有一些变化,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生活还是按照原来的那个轨迹行走。我住在中小城市,山西省阳泉市,周围的人对科幻不太感兴趣。没有人因为你是雨果奖作者而注意你。来自外部的干扰大部分是以电话的形式,或者邮件形式,是可以控制的。

德国之声:您上中学和大学时,属于那类数学物理奇才,就像您书中的人物魏成?

刘慈欣:不是。我上的大学不是重点院校,要分很低。我没有上过好的大学,只本科毕业。不属于学习特别好的那种,但也不是特别差,我们81年高考山西省的录取率是4%。

德国之声:您原来所在的火力发电厂关闭了。职工都下岗了?

刘慈欣:企业倒闭工人才下岗。关闭的话,系统会分流职工,再安排一个工作,你也可以挑选,但只有一次机会。不接受就失业。

德国之声:您呢?

刘慈欣:我没有接受。新的发电厂都很偏僻。我家里老人孩子都在市里,我没有办法接受。

德国之声:那你就失业了?

刘慈欣:是的。后来又在市里找到一个放档案的地方,可以在那里退休。

德国之声:光靠稿费可以生活吗?

刘慈欣:我太太还在工作。生活不是问题。

德国之声: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同外星人相遇,进行交锋,按照您书里的思路,会是一场毁灭性的残杀吗?

刘慈欣:你的这种想法的前提是,我们人类同外星人处在差不多的技术发展水平,智力发展也相当。我举个例子,我们盖一幢房子,挖地基,地基下有一个蚂蚁窝,你浇灌水泥,整个蚂蚁窝就此被水泥封掉。这谈不上什么残杀,就是三体里那句话,"我毁灭你,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们跟外星人的差距,有可能比蚂蚁跟我们之间的差距更大。如果人家真的来毁灭你,可能你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这里不是对抗中的输赢问题,而是你没有资格跟能够跨越光年的他们进行对抗。他要想毁灭你,按照那么大的技术差距,根本不存在残杀。毁灭你,就像弹掉身上的一层灰。

我曾经跟一个军队研究战争史的人聊天,谈到西方殖民者对部落原住民的战争,他说的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只有在双方实力基本对等的情况下,才能谈论战略战术。我去杀害一群绵羊,需要什么战略战术?如果外星人能跨越多少光年来到地球,他的技术水平不知比我们高出多少个层次,毁灭你,他都感觉不到。

Hunderte Leser warten auf ein Autogramm vom Autor Liu Cixin
数百名刘慈欣作品德文版的读者在等待作者签名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您曾说过,为规避出版审查,您把《三体》开头的文革部分移植到中间去了。我在网上看到的中文版《三体》仍是以文革开头的。

刘慈欣:中文的第一版是把文革放到了中间。那时正值文革30周年,敏感话题。过了那阵风之后,又改回去了。第二版不那么审查了。对于作品出版,都是由出版社自己把握尺度。第一版没有问题的话,第二版就无所谓了。

德国之声:《三体》什么时候搬上银幕?

刘慈欣:刚才接受你采访前,我还接到剧组的电话,他们催我回去开会。拍摄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了,外景拍完了,正在后期制作。工作量太大,国内对高成本的科幻片还经验不足。这类科幻片的制作完成往后拖也很正常,《阿凡达》就拖了3年。

德国之声:半年前传出亚马逊出资10亿美元购买《三体》的影视权。这是假新闻吗?

刘慈欣:我没法说。因为从法律上看,《三体》的版权已不属于我了。我完全没有参与这个交易。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从网上得到的这个消息。希望它是真的。但还要等最后谈判结果出来才能确定。谈判过程当中他们不肯透露秘密。

德国之声:与亚马逊谈判的中方是您的合作伙伴吗?

刘慈欣:是的,游族影业,他们拍摄《三体》电影。而与亚马逊的交易则是涉及拍摄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