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为什么中国在非洲可以交游广阔?
2018年5月2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王毅在与布基纳法索签署复交联合公报时喊话,说“现在非洲只有一个国家还没同中国建交”,希望它“赶快加入中非大家庭”。这使台湾外交界绷紧神经;放眼非洲大陆,非洲55个国家除了一个斯威士兰(前斯威士兰),其他全部都是中国的邦交国。
中国在这块大陆上究竟为什么能超越英美,成为五十几个国家不可动摇的政治与经贸伙伴? 德国之声邀请到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严震生教授详细剖析。
德国之声:中国怎么在非洲做外交布局?
严震生:1970年代中国加入联合国后,变得没有很重视与非洲的来往,外交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主。在天安门事件后,差不多1990年代,中国被国际社会孤立,他们发现自己在国际组织中需要支持自己的声音,再加上为了经济发展需要能源,开始布局非洲。
从1990年到现在29年,外交部长每年出国的行程,第一个一定是去非洲,都没有间断过。至今,中国各个层级的领导人都有去中国拜访过;政协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都常跑非洲。
后来有了中非合作论坛。今年那场将于九月在北京举办。照往例三届一次,要到第九届才是元首高峰会,今年是第七届,却也改成元首高峰会。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可以见到中国提升了这个论坛的层次。
中国人多,学界智库都有很多人投入,可以比较认真的经营这件事情。
德国之声:为什么中国愿意援助非洲?
严震生:中国对人权的定义偏向社会经济权,他的价值观认为,如果治安不好、居住与民生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谈人权。它在国际社会上,需要非洲国家在国际组织中支持这样的看法。
第二是能源的实质利益。中国有进口矿产跟能源需求,工业的能源或是发展高科技的原料。跟非洲关系好,贸易就比较方便,例如中国公司买下赞比亚当地矿业公司,或是苏丹、南苏丹的油直接装到中国。
德国之声:对非洲国家来说,中国有什么吸引力?
严震生:非洲国家在中国的援助之下可以看到实质的建设,意识形态又有了西方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中国要帮非洲做建设,但是非洲国家自己没有钱,所以中国会提供有息或无息贷款。然后甚至在中非论坛上,对无力偿还贷款的国家做免债声明。
这跟西方国家很不一样。西方国家强调政治公民权,所以美法英会把善治 (good governance)当做条件,就等于有点间接干涉内政。例如美国的非洲成长机会法案(AGOA),就是在国家有基本治理的前提下,才会对非洲开放市场。
但是中国强调社会经济权。中国也坚持不干预他国内政,所以不会把非洲国家内部的人权问题、种族屠杀、甚至贪腐,当做援助的先决条件。所以非洲国家不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愿意跟中国来往。
另一方面,中国二战中有被西方世界剥削的历史,因此它跟非洲接触时,是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角度。这个好处是,西方世界援助非洲会让非洲觉得是赎罪,但中国的立场让非洲觉得更有同理心,也较相信两者的合作不是剥削关系。
第二是让他们想要复制中国的经济成就。西方世界的成就是剥削第三世界而来,反观中国有被剥削的历史,经济却很快很好,让非洲国家觉得有复制的可能,例如在衣索比亚、奈及利亚、赞比亚开发自由经贸区就有这种意味。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