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担忧中国错失研究“长新冠”的机会
2023年12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全球疾病专家指出,人们对中国“长新冠”(即新冠长期综合后遗症)的经验知之甚少,而英国、加拿大、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数百万人都受到了长新冠影响,出现衰弱性疲劳、脑雾和其他症状,症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中国采用国产疫苗,并在疫情爆发后通过封控,在疫情后期之前基本避免了与病毒的接触。专家认为,这样的罕见经验或能为长新冠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数据和看法。
但国家机构资助的计划以及中国科学家和政策专家的态度表明,随着人们逐渐淡忘新冠期间的居家令和密接者追踪措施,中国科研界可能正失去研究长新冠的兴趣。
“我认为国家希望将新冠疫情抛诸脑后”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指出,中国大多数新冠病例发生在不到一年前,中国的研究或许能提供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视角,并有助于厘清长新冠的病因、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迄今人们对这些因素还没有透彻的了解。“有鉴于此,世卫组织鼓励中国进行更多研究。”
但学者指出,有迹象表明,包括提供资助的政府机构和发表研究报告的学术期刊在内,中国可能正在减少甚至放弃与公共卫生相关的新冠研究。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高本恩(Ben Cowling)表示:“尽管去年冬天出现了一波新冠疫情,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被感染,但我还没有听说过太多关于长新冠的消息,也没有听说过关于长新冠的研究。”
他说:“我对此颇为惊讶,但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敏感话题……我认为国家希望将新冠疫情抛诸脑后。”
长新冠研究的现状
在一个研究项目的提案征集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没有列入与流行病相关的课题,尽管过去相关议题曾被纳入其中;而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文件,该委员会削减了一项新冠研究计划下预定的资助项目数量。
但一些研究人员指出,资金也可从其他地方获得。事实上,自然科学基金会今年为抗新冠药物和新冠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特别资助。
上述两家机构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中国研究人员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长新冠的研究报告,未来预计还会出现更多。
一份11月发表的研究发现,2020年初从武汉一家医院出院的一组病患中,有半数在三年后仍有症状,多数为轻症。另一项10月在北京发表的研究指出,在曾感染新冠的一组医护人员和一组居民中,28.7%的医护人员和39.2%居民在感染五个月后仍然有新冠症状。
但中国数名学者和医生表示,鉴于生物数据安全的敏感性以及政策制定者急于将疫情抛诸脑后的心态,导致科研界对长新冠越来越小心翼翼,。
湖南大学应急科学研究中心学者谭浩(音)表示:“虽然政府的投资还在继续……但国内科研人员的兴趣似乎在下降。”他呼吁为长新冠患者建立一个平台,为其提供引导和支持。
中国卫健委:“长新冠发生率低,器官损伤相当罕见”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传真答复询问时写道,中国支持科研人员研究新冠病毒。这份回应还指出,中国和国际迄今的研究表明,长新冠发生率低,器官损伤相当罕见,而且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
路透社联系了相关机构以及科技部、中国国务院等部门,但都未得到回复。
多名科研人员表示,许多国家都淡化了长新冠的重要性,甚至不承认它是一种病症,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独特的情况使其在长新冠研究中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
华盛顿大学资深临床流行病学家艾里(Ziyad Al-Aly)认为:“中国科学家有庞大机会做出贡献,帮助我们解决这个复杂的难题。”他指出,中国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或许能提供借鉴,并具有优化未来疫苗策略的潜力。“我希望他们不要坐看时机流逝。”
(路透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