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恐同日”,同性恋权利在抗争
2013年5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昨天上午, 3对女孩在北京街头当众亲吻,一过路男子大喊:"死同性恋!"女孩们受惊集体倒地,一块"恐同杀死女同性恋"红色标语牌覆盖在她们身上。这是一场 "快闪"表演,反对对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歧视。
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以纪念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目的是为了消除人们对同性恋的恐惧和误解。
独立电影人范坡坡前往广电总局申请信息公开,希望了解广电总局对于同性恋题材电影的相关规定。原广电总局颁布的包含同性恋禁令的通知已于2010年11月废止,但是此类题材电影仍然难以通过审查。
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0位律师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建议尽快展开立法调研,赋予同性恋者平等的结婚权,并对现存的歧视同性恋的法律法规予以废止。联署信说,"我们认为同性恋者应享有与异性恋者平等的权利,保障同性恋者的权利符合我国宪法的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大局!"
建议信的发起人、北京律师黄溢智对媒体表示,要消除针对同性恋的歧视,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法律上承认同性伴侣婚姻权,并保障其作为配偶或伴侣的相关权利,这有利于宣传健康向上的同性恋文化,让公众正确认识同性恋,尊重同性恋者的权利。
律师王秋实建议,推动婚姻权之前,可以试着推行同性伴侣制度。妇女权利活动人士李思磐提出疑问,认为中国异性伴侣都没有制度承认,同性伴侣制度难以保证。
歧视带来的伤害
参与北京街头快闪表演的女孩表示, "现在公众对同性恋的接纳度已大大提高了,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群体还面临很多权利问题。说'恐同杀死女同性恋'不是夸张,歧视和暴力给这个群体造成的伤害往往不为人所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皮莱在"国际不再恐同日"警告:世界范围内因憎恨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者而出现的犯罪行为在增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在工作中、学校和医院存在着对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普遍的偏见和令人震惊的袭击。
主张儒家宪政的学者秋风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主张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道德的反转",是自以为进步的信念让同性恋权益主张者具有了道德优越感。一些维权人士认为这类言论伤害了同性恋者的权益,他们广泛转发潘基文今天的发言:"一些人会拒绝改变,他们会以文化、传统和宗教的名义来维持现状。我尊重文化、传统和宗教。这些永远不可以为否认基本权利而辩护。"
今年“两会”前,百余同性恋者的父母曾公开呼吁修改《婚姻法》,实现同性婚姻权。今年4月,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携同性夫人约尼娜•莱兹多蒂访问中国,同性恋权益人士积极进行活动。重庆一位女同性恋者的母亲也给约翰娜写信,赞扬她所取得的成就,并希望能邀请她去家中做客。但中宣部对媒体下达禁令,她的性取向在官方报道中没有被呈现出来。
中国卫生部门曾发布调查,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至4%,按此估算,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同性恋问题研究专家、青岛大学张北川教授的统计数字为,中国大陆15岁至65岁的同性恋人数约在3000万,其中男性2000万,女性1000万。一些同性恋权益组织认为,按照世界公认数据,即同性恋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6%的比例,中国内地的同性恋总人数超过4000万人。
作者:张平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