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三评世界杯:力量型-技术型-艺术型

2002年6月2日

6月2日进行了四场比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死亡组的F组的两场比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面就涉及了力量型与技术型这一对“永恒的主题”。

https://p.dw.com/p/2NYr
巴蒂斯图塔头球建功图像来源: AP

F组两场比赛中,阿根廷和尼日利亚无疑是所谓“技术型”的代表,而英国和瑞典是典型的英式足球-也就是被中国媒体称为“力量型”的。对这两场比赛,综观赛后的评论,中国球迷们的评论多半是褒前者而贬后者,而国际上的评论没有厚薄之分,尤其对瑞典队的表现大为赞赏。中国许多球迷认为瑞英之战是“糙哥”的表演,而韩国舆论甚至称这场比赛为开赛以来最精彩的比赛。看法差得那么远,实际上是一个观念问题。

笔者的看法之一:不能厚此薄彼。

厚此薄彼是没有理由的。体育比赛,关键是看结果,胜者王,败者寇。哪种打法好,唯一的衡量标准是最终结果。从世界杯历史上的夺冠成绩看,欧洲队和南美队各占半壁江山。好看不等于好。足球虽然不是举重、摔跤、长跑,但也不是体操或者花样滑冰。金庸小说里的武打功夫,你说是黯然销魂掌好,还是降龙十八掌好?谁练到极致(炉火纯青),就是谁好。难道让人打倒在地,你还说,不行,你的掌法不好看?

至于是否赏心悦目,恐怕也要会看。所谓内行看门道。一场比赛,要看战术,要看技术,要看配合,要看效率。简洁而如行云流水的配合,难道就不好看?准确无伦的长传,难道就不好看?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不能强求,但体育的审美评委就是成绩,这恐怕还是最关键的。南美一些球队,以往有时追求个人的表现(表演),结果错失了战机,这类的例子也是不少的。现在南美足球早已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

世界足球在进步,这是事实。进步体现在非洲和亚洲足球的长进,也体现在南美与欧洲的融合。南美要学一点直接,简洁,欧洲要学一点“花”,这是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公认的发展。只不过各国的发展有所侧重。欧洲不也出现了象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偏重于个人技术的球队吗?

笔者的看法之二:“技术型”与“力量型”的分类法不太正确,或者说,“技术型”的提法有失片面。

什么是足球技术,本人认为,技术包括:带球、停球、突破、传球、配合、灵感、反应、速度、抢点意识、射门动作、截球断球等许多方面,对每个位置有不同的要求。应该承认,欧洲,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球员,在某些个人技术方面总体上确实远不如南美和南欧国家的球员。但他们的强处则在于传球、配合、反应、速度、抢点这些方面,你能说,这些就不是技术吗?

因此,本人认为,“技术型”的提法有失片面,如果一定要坚持这种“两分法”,那还不如把“技术型”称为“艺术型”更贴切一些。好看的个人技术,如果同时实用,不仅能够把对手耍得团团转,而且能够比对手进更多的球,那当然好。那时可以说,这里达到了体育与艺术的统一。但个人技术并不好看,但整体配合好,能够拿分,能够夺冠,本人认为同样好看,总体上好看就行。本人也喜欢个人技术好的,踢得好看的,但却绝不喜欢花拳绣腿,为了好看而宁可失去时间,失去机会的。

如果只需要力量,就可以成为所谓“力量型”国家队的球员,那挑选球员只要选身材高大、跑动快的人就行了。当然,体育比赛中,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蓝球就需要高大的人,足球也需要高大,虽不象蓝球那么绝对,但空中优势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身体素质加上技术,那才完美。

话说回来,好看难看也要看怎么看。打防守反击确实不好看,打全攻全守悦人耳目。这时候又是个看门道的问题了。在内行的眼里,不见得防守反击就难看,而是看教练的水平,看针对的对象是否正确。到头来赢了,专家们就说:踢得漂亮。这个“漂亮”的含意,却不是那个“漂亮”的含意。

话说回来,现在不少中国球迷认为,F组出线的多半是阿根廷和尼日利亚。但根据是什么?就因为他们是“技术型”的吗?即使仍然延用“技术型”这个说法,也并不能说他们的技术就比英国队,比瑞典队强。如上所述,技术是个多方面的东西,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死亡之组还是死亡之组。最后谁能出线,现在无论如何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虽然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到头来人们记得的恐怕还是成败。

如果轮到中国队拿了冠军,如果中国队踢得并不“好看”,相信也不会有几个中国人会说:踢得难看死了。(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