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2004年11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他们中有上万人再也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客死他乡的中国劳工分别被埋葬在30个法国墓地中,每个人的墓碑上都刻有中文的铭文。这些墓碑见证了他们主人默默无闻的牺牲和一段被忽略的屈辱的记忆。
在一战战事进行得最为激烈的1915到1916年间,英国从中国招募了10万劳工,法国招募了三万八千人。这些中国劳工被送往欧洲战场前线,以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这些劳工年龄大多在20到35岁之间,来自河北,江苏,山东等地。他们在后方梯队中充当劳力,帮助修筑弹药仓库,维修公路和铁路,或在港口装卸船只。有的在军工厂工作,有的在海军码头,每天的收入只有3到5个法郎。
当时中国劳工仅仅被视为廉价劳动力,他们是被人歧视的苦力,甚至不允许随便离开营地。战争结束后,一些人作了矿工,另一些在战场上清理尸体,添埋战壕。
法国北部的村庄洛桑格雷就在一次大战西线战场的附近,住在这里的阿尔弗雷德老人追述起当年的情景时说:“他们的工作十分艰苦,却受到鄙视。人们甚至不允许他们离开居住的营地,到外面与当地人交往。我母亲当时还是个孩子,她告诉我,她很害怕那些中国人,连走路都不敢经过那个营地。”
70多岁的阿尔弗雷德现在是当地一个民间协会的主席,他的协会致力于保存活生生的战争纪念资料。
战争结束后,大部分中国劳工被运送回国,他们的身份凭证只是一个简单的号码。只有五千到七千人留在了法国,这些人的后代日后发展成了巴黎的华人社区。
到战争结束前后,就有大约一万华工命丧他乡。他们有的葬身于炮火之中,或被地雷炸死,有的死于恶劣的生活条件,或1918年流行整个欧洲的西班牙流感。这些华工被埋葬在30个墓地,其中最集中的是诺耶尔公墓,这里埋葬着842个中国劳工。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中文,墓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守护他们的亡灵。
在被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后,中国一战劳工的命运在法国又引起了关注。2002年以来,每年4月清明节那一天,在诺耶尔战争公墓都举行纪念活动。参加活动的有法国退伍军人协会,中国驻法大使和华侨社团代表。法国电视台最近还播出了一部名为“不归之旅”的纪录片,讲述中国劳工的故事。
法国的中国专家皮卡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历史专著中,也提到了这段历史。皮卡说,这段被遗忘得太久的历史,应该被铭记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他说:这些中国人为法国的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承认为战争英雄是他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