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前主持人披露工作内幕
2013年1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1月15日,原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胡紫薇在博客中讲述自己的离职经历,披露了中国媒体阅评制度内幕。 2007年8月,胡紫薇担任制片人的栏目《身边》报道了一则新闻,"是在我出差这期间,(记者)接了一大妈打来的热线,购买了一台著名的H家电,结果制冷系统出了问题,找厂家无果大妈投诉到节目组。栏目组找到厂家的售后部门,给大妈修好了。"
这则"有问题、有解决"的新闻,被阅评员定性为批评报道。胡紫薇透露说,因为时值奥运会倒计时周年,北京电视台被要求停止所有批评报道。电视台向她转述阅评员的意见,"关于H冰箱的一则批评报道,不负责任地抹黑民族品牌,并引发了该品牌在欧洲国家销售的不畅和退货情况,对我国民族企业走出去产生了不良影响,是错误的媒体导向"。为此,胡紫薇被撤销制片人职务,进而辞去了该台主持人工作。
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胡紫薇说,"我想我不是第一个因为阅评员的阅评意见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媒体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阅评员是我们这里独具特色的媒体管理角色","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虽然对于它所监控的媒体经常可以一言兴废,但是从无义务对自己的表达负责。当一个人,一个组织并不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时,总是会走向邪恶。概莫能外。个人认为,加诸于媒体的阅评员制度,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不堪的那个部分里,最幽深的一种黑暗"。
阅评员的扭曲人生
胡紫薇的博客受到广泛关注和转发,在中国媒体人中引起了共鸣。网名"巴松的家"的电视人说:"太多同感。大概哪个台都有阅评员,前些天饭局还说到这个话题呢,我们台也有一个,是个退下来的局级官员,那个端(注:意即道貌岸然)啊,年轻的编采看着他打死都不解,说都退了可以卸卸了,还端着不累吗。我跟他叫阉人(注:意即没有独立人格),那是彻彻底底阉了。"
人权活动人士胡佳回忆说,"1996年我在北京电视台工作,通过采访机会和报纸、刊物、广播和电视媒体同仁接触,发现大家都很忌惮这个叫阅评员的群体。媒体同仁视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为阎王,这些阅评员无疑是黑白无常。"
网民"爱尚书大师推荐"评论说,"阅评员虽不起眼儿,但起的作用相当恶劣,就像一个个寄生虫遍布在媒体行业的各个角落。这些寄生虫的存在助长了媒体不说假话就上不了台面儿恶习。"
胡紫薇还披露,"阅评员都是由所谓退下来的资深媒体人构成的,他们一辈子被管束压抑扭曲,但是在风烛残年,他们仍然甘之如饴地领受着毁了他们一生的那个势力的召唤,主动地把自己的余生跟这个原本应该深恶痛绝的丑恶捆绑在一起,跪求豢养"。网民徐德亮由此感慨:"我们就是这么活着,更恐怖的是我们都在向着阅评员的人生方向大步前进。"
阅评制度成为网络关注话题
这是继月初爆发的"南周事件"之后,中国媒体人对于宣传部门审查制度的又一次公开揭露。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因为不满宣传部门对报纸出版加强审查,公开曝光其审查过程,引发社会各界对新闻审查制度的抗议浪潮。
在这场抗议活动中,年近六旬审读员曾礼对宣传部门反戈一击。曾礼是经广东省委宣传部委任的南方报业集团审读员,他通过微博公开了新闻审查流程内幕。曾礼在微博中透露,为把握报纸舆论导向,南方报业集团设立审读小组自我把关。操作程序包括各版责任编辑出样送审,分管领导和审读员对大样进行审读,如有问题就修改,认为有导向错误不宜刊登,可提出撤稿意见,然后汇总总编辑决定。
曾礼说,近两年来,每期报纸都有撤稿,多时撤稿七、八篇,少则也有两、三篇,重大修改达十多篇,因此较少受到宣传部批评。但自从去年5月庹震出任省委宣传部长后,管制和监控之严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南方周末每期选题都要上报省委宣传部,经批准后才能采写;重要报道和社评都要报宣传部审阅后才能出版。
曾礼明知自己的工作"只能做不能说",公开内幕"实属违规",但是他受南方周末编辑记者及社会各界抗议的激励,"我不能再禁声沉默"。曾礼的新浪微博@六十不惑因此被禁,他重新注册@六十还童,并广告网友。
曾礼的公开"反水"受到包括前南方周末评论员鄢烈山、前编辑傅剑峰等媒体人的支持和致敬。近日来,传统媒体审读员及网络阅评员的相关信息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者:张平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