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酿蜜: 中国解放军如何用学术交流增强军事科技
2018年12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澳大利亚策略政策研究所十月底推出一份研究,披露中国政府如何借助解放军附随机构与世界各顶尖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强化中国的军事科技。这份名为《采花酿蜜》的报告统计了中国军事科学家在外国大学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归纳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德国五个国家,为中共送解放军学者出国深造时的五大目的地。以头号目的地美国为例,从2009年到2017年,前往美国深造的解放军学者人数成长了三倍,从44人激增到188人。
该研究显示,许多解放军学者为了避免申请签证时遭拒,会刻意隐藏军籍。解放军学者在与外国大学交涉时,会以假的学术机构名称来介绍自己。这份报告列举了数个着名中国军事专家用假的学术身分到国外大学深造的案例。其中一个例子是来自中国火箭军工程大学的飞弹专家胡昌华,曾在2008年到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进行三个月的研究。
根据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给德国之声的回复,胡昌华2008年曾在该校自动控制学系担任过三个月的访问学者。期间他上了几门与“错误诊断”相关的课程,并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然而,该校否认胡昌华与该系的学者有任何合作关系。
此外,本报告作者周安澜(Alex Joske)指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学者在出国深造时,都会自称是来自西安高技术研究所的学者。然而,这间机构实际上并不存在。德国之声也在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访谈中,询问胡昌华担任访问学者时,是否自称为西安高技术研究所的学者。该校表示当初与胡昌华联系的职员已不记得胡昌华是否自称为西安高技术研究所的学者。声明中表示:“我们当初是在北京一场研讨会认识胡教授,而他在本校的联系窗口已不记得胡教授学校的名字。”
然而,根据德国之声调查,曾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自动控制系担任系主任、而后担任该校副校长的丁先春教授,与胡昌华同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的成员,两人也曾数次一起出席中国国内举办的研讨会。周安澜认为,这个关联性表示两人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外,有合作交流的可能性。
军民融合与采花酿蜜
而大部分解放军学者主要专注的研究领域包含量子力学、讯号处理、密码学、导航科技及自动驾驶科技。周安澜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这麽大量的解放军学者出国深造,提高智慧财产权被盗取的风险。”他认为,外国大学与解放军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最大的风险是,中国解放军有机会仰赖世界一流的方法、实验室资源及技术来提升军事能力。
这份研究显示,中国政府已透过官媒,在中国国内广为宣传这些研究交流的目的与价值,便是运用外国大学的先进知识与训练来提升自身军事科技。周安澜指出,解放军报将这些计划称为“异国采花,中华酿蜜”,显示中国政府的意图十分明显。2015年解放军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叙述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如何在海外交流的大学设立中国共产党的分部,并强调透过“留学党员教育管理”与 “组织关爱”来确保出国留学党员都如期回国,利用在国外吸收的先进知识与技术研发创新成果。
此外,周安澜也指出,这些研究交流,是中国政府为实践其军事发展指标中的“军民融合”所推出的计划。“军民融合”是指中国政府藉由模煳私人企业与国防产业间的界线,来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将解放军学者送到国外民营学术机构深造,学者便能从国外带回先进知识,嘉惠解放军。周安澜也认为军民融合让西方政府与学术机构更难辨别与中国机构的交流,到底是军事还是民间交流。
相形之下,西方政府对于解放军学者前来学术交流所伴随的风险,还一知半解。直到周安澜的研究发表前,大部分西方大学都将这些解放军学者视作一般访问学者看待,并没有特别对这些学者的背景进行调查,也没有机制向政府回报接待这些解放军学者可能带来的风险。他强调:“我认为西方政府跟学术机构应该更仔细挖掘专门进行军事研究的中国公司与大学的底细。”
更好的防范机制
周安澜认为,按照中国政府的行事作风,如果西方国家再不提高警觉,中国将会拥有一整个世代熟悉西方技术的军事科学家;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发生,西方政府与大学需要先规范大学与中国解放军的隶属机构之间,能进行哪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他说:“西方政府需要规范哪些领域的交流会危害到国家利益,并停止发签证给那几个领域的中国解放军学者。此外,大学也应该要主动向政府通报哪些学者是隶属于中国解放军,这样学校跟政府才能审视这些学者的来访是否会危害国家利益。”
周安澜也指出,因为这个现象跟技术转移与出口控制有关,国际社会应设法建立一个共同的因应机制,保证各国政府都能完全掌握技术转移。另外,他也预测除非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否则中国政府现阶段不会改变这个方针。他强调:“我认为除非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否则北京仍会继续把解放军学者送出国深造。西方国家有慢慢开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我们还得观察国际社会如何应对。”
杨威廉/罗法 (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