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滑板”颠覆电动汽车业
用“墙里开花墙外红”来形容德国电动汽车制造商StreetScooter并不为过。这个年轻活力的公司刚创办不久,就引起了中国汽车业的广泛关注。
人人都用的起的电动汽车
一家在德国名不见经传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知名度更高。各种报道将这个名为“街头滑板”(StreetScooter)的公司冠以“颠覆者”、“王者”的称号。其概念车“Compact”从外形上来说有点像迷你版的陆虎,但价格却是陆虎的大约十分之一,只要5000至15000欧元。能源消耗成本每百公里大约3至4欧元。绝对可谓是人人都买得起、用的起的电动汽车。
会“做减法”的电动汽车
梦想总是很美。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无论从外形还是内设来说,这都是一款精通“做减法”的汽车。其低廉的价格决定了它是所有“不需要身份象征的人的身份象征”。整车大量采用塑料,只装配了必不可少的几个安全保障系统,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助力转向(EPS)。所以,通过德国汽车质检机构Dekra的检测,被允许上路也不是什么问题。
能省就省
StreetScooter公司创建于2010年。成立之初,总投资额为230万欧元。对于传统的汽车公司来说,这笔钱还不够研发出一套车灯。看看其位于德国亚琛市的公司总部就知道,StreetScooter是一个处处能省就省的公司。这个被人们誉为“电动汽车颠覆者”的企业和许多其它公司一起,共用一座工业园中很“反古”的办公楼。
梦开始的地方
2014年6月,公司业务扩张后迁入新址。也许很难想象,但这里可能就是电动汽车业“苹果”的诞生地。正是由于管理层精打细算,公司成立后,从研发出产品到小批量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需要额外注资,基本上还是凭着当初的原始资本运作。每间办公室的电脑都和一个庞大的开放式研发平台相连。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随时和全世界各地参与整车设计的合作方展开交流,最大程度的提高创新和工作的效率。
年轻的掌门人
一切的背后就是这位年轻的亚琛工业大学教授坎普克(Achim Kampker)。他1976年出生,通过研究流程技术规划和变革管理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还学了一个EMBA。“街头滑板”能如此高效运行的秘密也在于他亲手开发的开放式共享研发平台。这个平台能将上百家不同领域的同盟者有序的组织起来,打破了整车厂商主导的传统模式,让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在供应商的支持下更加的“扁平化”。
大客户 大救星
公司全新的理念和产品吸引了传统行业的注意。对于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来说,StreetScooter公司廉价、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是物流链中最后几公里的理想选择。这也是StreetScooter公司创业阶段的最关键客户。按照德国邮政的要求,StreetScooter专门为邮递员们量身打造了一款小型货运车,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
一切都刚刚开始
公司的新厂房看上去不大,也看不到无数机器人作业的流水线。每辆车的制造流程可以和世界级的顶级跑车相“媲美”——几乎完全是手工组装。这也决定了StreetScooter在初期阶段的产量:每天大约5至10辆。
时刻准备着
别看StreetScooter公司虽小,但产品仍然多样化。从电动自行车,到民用轿车,再到货运车应有尽有。到目前为止,公司所采取的是“买方推进”的销售模式,也就是说客户先下单,车间再生产。总裁坎普克说,公司未来几年的目标是年产量达到20000至25000辆。公司新址附近的工业园区可以迅速满足扩大生产的需要。比如说这个目前还印着别的公司标志的厂房,不久后就会挂上StreetScooter的牌子。
前仆后继
行业里也有不少其它公司和StreetScooter的理念类似,比如说“Coda”或者“Better Place”。但二者在“烧”掉不少钱之后均已宣布破产。目前行业的龙头老大“特斯拉”还能让人看到些希望。与StreetScooter不同,特斯拉完全走高端路线,也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出了不少革新式的技术,比如说快速更换电池。在StreetScooter眼中,“特斯拉”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友。
期待与中国“一拍即合”
总裁坎普克相信,未来属于电动汽车。其发展的关键就是电池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充电设施的普及。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利用中国尚存的生产优势,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据称,已经有不少中国老板到访在亚琛的这座“小公司”洽谈合作,甚至有中方企业直接提出了全盘收购的要求。在坎普克看来,其公司的潜在价值要远远高于账面上的投资额。如果与中国合作,首先因该做到能够无条件的相互信任。他仍然在等待一个来自中国的,“一拍即合”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