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ma Demokratie
2011年10月17日2011年3月,吴登盛当选新总统以来,缅甸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吴登盛表示愿意与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对话,这对他的前任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此外,该国的审查放松,军政府一向否认存在政治犯,如今也承认他们是"良心犯"。
而现在,缅甸政府宣布释放6300名囚犯,也可视为变迁的迹象之一。此外,军政府还下令停止主要由中国资助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坝工程。这一决定也令人想到,呼吁停止工程的民主派是否在赢得更大的力量。
"广泛的变迁"
德国学术与政治基金会的东南亚问题专家格哈特·威尔(Gerhard Will)认为,水坝工程的停建标志着缅甸政治"明显的质的变化","是没有人预见到的"。他评价说,2010年以来缅甸在广泛的领域发生变迁。
大赦国际的本德·福斯特(Bernd Forster)则表示"谨慎的乐观"。他同时强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革命。他说,缅甸政权宣布释放6300名囚犯,目前仅有两三百人获释。即便是该国著名的漫画家、政府批评人士扎加纳(Zarganar)获释,也不能掩盖政府宣布的内容与落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参与1988年学生运动以及2007年僧侣抗议的约2000名政治犯仍关押在狱中。
"外交辞令"
英国人权组织"缅甸运动"的马克·法米尔(Mark Farmier)则抱有更大的怀疑态度。他说:"应当衡量吴登盛的行为,而不是言辞。由此看来,形势则完全没有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积极。"法米尔认为,释放囚犯和对民主运动作出的承诺只不过是外交辞令,目的是希望减轻缅甸受到的制裁和国际压力。
对水坝工程的停建,法米尔也有不同的看法。他回忆起2007年的民主运动。最初由于汽油紧张,导致小规模示威,随后却扩大成全国性反对军政府独裁的抗议运动。由僧侣带领的抗议最终受到暴力镇压。2007年,吴登盛担任总理。他知道,星星之火如何可以燎原。
法米尔认为,如今围绕密松水坝的抗议,可与当年的形势相提并论。首先是一份秘密报告浮出水面,其中列举了这一巨型水坝的风险。然后是仰光一些市民在汽车上贴上"停建水坝"的纸条。在这些温和的抗议中,总统吴登盛可能看到了2007年抗议再度爆发的苗头,因此立即下令停止工程。法米尔认为:"吴登盛宁可冒着短期内与中国发生摩擦的风险,也要避免本国的抗议活动复燃。"事实上,停建工程后不久,缅甸外长即前往北京访问,以期缓解局势。
战略意义
此外,吴登盛也清楚地知道,缅甸对中国的战略意义。缅甸不仅是重要的原材料供给国,也为中国提供了通往印度洋的门户。如果中国撤出缅甸,印度将填补空缺。法米尔认为,吴登盛打得正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外交牌。他的结论是,缅甸并没有走向更多民主,而只是新政府有一位"更聪明、更灵活"的总统,比前任更明白如何玩这场外交的游戏。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编译:苗子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