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访日关键不在历史而在两强并立结构
2007年4月10日无论是今年2月中国外长李肇星的访日,还是3月底中日第7轮东海问题磋商的举行,都为温家宝此次出访日本做了前期的准备。尽管日本首相安倍在3月初就慰安妇问题发表了令中方不满的言论,但在这之后也作出了正式道歉。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总理温家宝应日方邀请将于4月11日对日本进行7年以来中国首脑的首次国事访问。有分析认为,急切希望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取得进展是此次温家宝访日的重要原因。
去年十月安倍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曾表示,愿意通过双方协商解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东海问题一直是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日双方曾多次就此磋商,但在具体合作事宜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的黄大慧教授认为,中日双方能够恢复定期的高层互访对于改善两国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问题,他说:““我认为,历史问题不应当成为中日关系的核心。中日关系还面临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涉及到双方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日本是亚洲第一经济大国,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的数据,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两倍。而中国是日本2006年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黄大慧认为,中日两国“两强并立”的局面越来越显著,“中日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日本正在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用日本人的话说就是,我们要成为一个普通国家。在国内要告别战后体制,在国际上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日本入常等等。而对中国来说,中国现在是一个政治大国,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经济大国。”
安倍晋三上任后,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以及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形象,借此树立了讲求实际的形象,“他能在小泉给他留下一个负遗产的情况下,顶住国内的很大的压力,可以看出安倍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
但黄大慧同时指出,安倍上台后没有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问题上表示低调,并不意味着他不再是鹰派,而变成鸽派。尤其是慰安妇问题更体现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真实想法。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国民之间也存在某些排斥的情绪。黄大慧介绍说,中日两国民众相互之间的好感度不是很高。从日本来看,80年代的时候,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通过各种民意调查来看基本在70%到80%之间。80年代末,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迅速下降到60%左右。而进一步的下降出现在9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不喜欢中国的民众基本上占到了一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黄大慧分析道,冷战后中日两国相互倚重抗衡苏联的局面的消失是国际因素。而国内因素是,近十几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日本国内经济停滞,也对日本国民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