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二战把他们赶出德国家乡
2005年5月7日“以前,在报纸,电台,戏剧以及电影中到处充斥着与我们民族格格不入的犹太知识界的毒草。现在我们清除了这些毒草。取而代之的是新生德国精神生活的文化鲜花。”(戈培尔)
在国家社会党掌握德国权力之后不久,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就为在舆论界清除了犹太人的影响而大唱赞歌。除了犹太人以外,任何与纳粹意见相左的人都受到威胁。在希特勒1933年1月上台后的几个月中,就有七、八万人逃离德国。当时,布拉格和巴黎是流亡者的中心。1933年5月,希特勒下令在柏林歌剧广场以及其它地方焚烧所谓“非德国书籍”。熊熊大火吞噬了众多的哲学,科技,政治书籍以及诗歌和小说。亨利希曼,托马斯曼,布莱希特,图霍尔斯基,弗洛伊德等名人的书籍也未能幸免。
根据1935年9月出台的所谓纽伦堡法,犹太人被视为二等公民。犹太人禁止与非犹太人通婚。这引起了德国的第二轮逃亡潮。193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纳粹匪徒开始焚烧犹太人的住宅和教堂。这引起了犹太人的集体大逃亡。25万犹太人成功地逃离德国,占德国籍犹太人总数的一半。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作为犹太人逃亡地的布拉格变得对犹太人不安全了。
逃亡国外的人中,除了犹太人以外,还有三万多遭受纳粹政治迫害的德国人,其中有些后来成为世界舞台的风云人物,比如德国前总理维利-布兰特,民主德国总统皮克以及奥地利总理克莱斯基等等。
流亡者中有三千名作家。许多人为巴黎的流亡者杂志写文章。最活跃的是著名作家德布林。1948年,一名记者在采访他时提了一个天真的问题,即他的多产是否受益于他的流亡生活。对此他答道:“如果您象我一样,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被迫与家人分离而生活在一个生疏的语言环境中,何益之有!?”
德布林没有在巴黎待到战争结束。1940年,他经过取道西班牙和葡萄牙而最后到达美国。随着纳粹德国的扩张,流亡者在欧洲几乎找不到安全之地了。很多人流亡美国,比如托马斯曼。英国广播公司BBC自1940年开始,在每月一次的“德国听众”节目中播送托马斯曼抨击纳粹政权的文章。
他的文章一般由广播员朗读。1941年3月,德国听众第一次听到了托马斯曼的声音:“我要在此向你们提出警告:今天,一个象我一样的德国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向你们发出警告。”
托马斯曼在战后没有返回德国。1949年他自流亡以来第一次访问了德国。后在苏黎士定居,直到1955年去世。
战后返回德国的政治家中有些后来成为很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有后来成为柏林市长的罗伊特。罗伊特以其鲜明的反苏联态度获得了声誉。他在1953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的家乡在苏联占领区。20年来我第一次回家乡观光。当看到家乡人的极端穷困,我的心脏都几乎停止了跳动。”
1945年,不仅是许多德国人返回家园之年,也是许多纳粹分子的逃亡之年。成千上万的纳粹分子通过意大利逃到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逃亡组织的头子是克洛地亚人德拉加诺维奇和奥地利主教胡达尔。逃亡者中有臭名昭著的大屠杀主犯埃希曼,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忍医生门格尔等。门格尔成功地隐藏在南美洲。1960年,以色列情报机构成功地在阿根廷将埃希曼抓获,并在1962年将其在特拉维夫处死。(高尔茨/王雪丁)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