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雾霭沉沉
2017年9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环保部在其官方网页上警告说,中国今年秋冬季天气形势"不容乐观"。环保部称,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虽然呈持续改善趋势,但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显著。
去年冬天,北京地区测量出的细微颗粒物浓度一度高达每立方米475微克。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都深受雾霾之苦。2014年中国官方发起的"蓝天保卫战"已经进入到攻坚战阶段。
环保部承诺从10月至明年3月使华北28个雾霾多发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首都北京及港口城市天津的目标是下降25%。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环保部将从9月中旬向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之间的工业区派出督察组,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环保部还要求大幅提升预报平台计算能力,将预测预报能力从7天提升至10天,提供充足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不遵守排放规定的钢铁厂和水泥厂将面临重罚甚至关门的命运。钢铁水泥价格上涨、供应出现瓶颈、企业人员失业等问题已经不再成为阻碍官方治理空气污染的掣肘因素。
"心肺之患"
中国政府对治霾的投入高达7600亿元人民币。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燃烧造成大量粉尘,这些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已经成为过去10年中国人身体健康的最大风险隐患。中国每年罹患肺癌的人数急剧增加,放霾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标配。民众的反应越来越愤怒,就连环保部都开始承认,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
实现"绿色目标"的速度能有多快,我们从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以及一年后举行的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期间的北京空气状况可见一斑。为了保证来北京的客人们可以享受到清晰的可视度,会议和阅兵仪式前数千家工厂关门停产,工地停工,汽车限号。就连路边烧烤和小饭馆都被要求暂停营业。这一系列措施下,北京的空气变得干净无比。但是不能为了保障北京的空气质量而让经济生产背上沉重的包袱。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煤炭工业一直在与环境管理对抗或者完全无视环保条例。北京方面在管理的时候也只是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另外只要地方政府威胁关闭那些老旧的煤窑和钢铁厂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关停的行政命令和措施就执行不下去。2016年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一半的中国人都愿意为获得干净的空气而牺牲经济增速。
北京共享单车公司ofo小黄车相信,中国人为了获得干净的空气哪怕辛苦点也愿意。不久前ofo和荷兰一家设计室共同推出一款"除霾单车"。这种除霾单车的原理主要是在单车上安装一个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设备,再利用骑行时形成的动力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处理后释放出清新的空气。骑行者不仅自身在一个清洁的空气环境中骑行,同时还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
这款除霾单车是不是能为骑行者所接受,还需要等到今年年底投放市场后查看效果。
另外一个事件将对中国的"清洁未来"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就是即将于10月18日召开的中共19大。19大将决定中国未来的环保政策走向何方。
在城市打造通风走廊,为居民安装取暖装置空气源热泵,这些改善空气质量的新措施都开始提上日程。光向民众许诺"蓝天"已经远不够了,老百姓想切切实实地看到头顶上是一片蓝天。
本文作者泽林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