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新疆棉花:中国网民的抵制“盛宴”

刘文
2021年3月25日

近年来,中国网民抵制“辱华”企业已经不是新闻。这是这一次,一份去年的声明引发轩然大波却依然让人有些意外。“爱国者们”这次的目标是瑞典服装企业H&M和一家非盈利组织BCI。

https://p.dw.com/p/3r6Al
China Kampagne gegen westliche Mode- und Sportfirmen
图像来源: Florence Lo/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最近的外交手段颇为强硬。当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应为新疆人权问题制裁中国之后,瑞典服饰品牌H&M于去年10月发表的谴责新疆对维吾尔族的强制劳动,将不再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的声明突然冲上了微博热搜。《人民日报》等政府媒体亲自下场,批评H&M”中伤中国,肆意栽赃“,并表示“这种企业毫无基本商业伦理,逾越底线“。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爆发抵制热潮,早在十年前,钓鱼岛事件时,就有群众为了抵制日货走上街头,当街砸毁丰田,本田等品牌的私家车。萨德事件则引发了人们对于韩国品牌乐天的抵制。两年前,因为一些奢侈品牌将香港和台湾单独列为一个国家,人们号召抵制这些品牌,而这些品牌的代言人(例如Coach品牌的代言人中国模特刘雯)也纷纷发表声明终止合作。但这一次,因为央媒发表评论,措辞强硬,所以网络上的抵制风潮来得更加迅速猛烈。几个小时之后,相关词条就在微博成了热搜。中国主要电商平台天猫等将H&M的产品下架。耐克,阿迪达斯,巴宝莉,优衣库等公司因为也曾表示过不会采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或者要求供应商不适用该地区纺织品,这些公司也遭到了网民的一致抵制。网络上流传的需要抵制的名单包括了三十多个运动和快消类服饰品牌。

延伸阅读:一系列国际大牌纷纷陷入“辱华”风波

事件走向和之前几次抵制辱华企业类似,中国网民最先拿来开刀的对象是这些品牌的中国代言人。代言人中,以耐克的品牌大使王一博的网络人气更高些。北京时间3月24日夜里到凌晨,在微博、豆瓣等中国社交媒体上,不断有人开贴让王一博尽快解约,也有人批评王一博团队处理不够及时,亦有人冷嘲热讽他赚着卖国的钱。25日上午,乐华娱乐发表声明,称即日起该公司艺人王一博终于与耐克品牌的一切合作。和他一样解约的艺人有与耐克品牌合作的谭松韵,与H&M品牌合作的宋茜,Tommy Hilfiger的代言人陈伟霆。同一时间,佟丽娅,肖战等众多明星发微博表示自己支持新疆棉花。

在网络上,不断有人“扒“出和这些所谓辱华品牌合作的艺人,并且将尚未解约的艺人总结出来:有和阿迪达斯合作的刘亦菲、杨幂、迪丽热巴,和巴宝莉合作的周冬雨等人。有几百万微博粉丝的几位KOL不断转发这份尚未解约的艺人的名单获得关注,而众多网民则通过转发和留言给这些艺人施加舆论压力。也有这些艺人的粉丝进行反驳,表示“这些品牌在中国销售,也让中国的生产商,供应商,店主,售货员等从中获益”,但这些反驳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爱国评论“中。

记者采访了一些转发“爱国评论“的网民,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对于欧美国家针对中国的制裁已经愤怒很久了。因为中国媒体并没有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从2020年开始实行的美国对新疆以强制维吾尔族人而生产出来的商品的进口暂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s)和名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的非盈利组织的由来,这些爱国网民都不完全了解这些品牌为什么会停止使用新疆生产的棉花。有些人觉得这是因为美国人想保护自己国家种植棉花的农民,有些人觉得是欧盟想操控棉花的价格,有些人觉得这是贸易战中提高关税的谈判筹码。但缺乏对整件事情的了解并不影响他们做出如下的判断:美国人嫉妒中国的经济发展,那些公司声明里涉及到新疆的部分都是彻头彻尾的污蔑。

网络抵制的声浪并不小,但是是否真的能起到作用,或者是否能持久地起到作用,答案却并不一定是肯定的。3月24日,中新经纬的记者采访北京市西单大悦城的H&M实体店时,顾客正井然有序地排队试衣服。号称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的得物app声称要下架耐克,但3月25日中午,有网民爆出,该app界面上,耐克球鞋仍然在被售出,而且成交量只增不减,随便打开一款耐克球鞋,就能看到几乎每分钟都有交易记录。在豆瓣的一些购物社群里,也有人表示,如果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因为被抵制而打折,他们就会去多买几双囤起来。当我询问我周围身在大陆的朋友时,他们大多数都反感欧美等国家对于中国的制裁,但是表示不会将这种厌恶上纲上线到具体的产品,如果自己喜欢的话,之后还是会购买这些产品。

在过去几年的抵制里,虽然Coach等品牌短时间内被代言人解约,被网店下架,被人们刷负面的评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品牌依然可以占有中国市场。也有新的中国代言人为之宣传。那么这一次的抵制,将会持续多久呢?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