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死集装箱偷渡客 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2019年10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驻英国使馆在25日的最新声明中称,英国警察还在核实遇难者身份,尚无法确定遇难者是中国国籍。中国驻英使馆称已派负责领事事务的公参抵达埃塞克斯郡,并与英国当地警方取得了联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周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心情非常沉重。华春莹说,英国警方称遇难者身份目前无法核实是否是中国国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案件,中方各有关部门正在密切合作,展开各项工作,希望英方尽快确实确认核实遇难者身份,查明事实真相,依法严惩涉案犯罪人员。英国警方仍在紧张核对中,目前尚无法确认。”
这与前一天的消息有所出入: 24日,多家媒体报导英国警方发表说:“我们确认8名死者为女性,31人为男性。全数被确认为中国公民。”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三也发推,说英国警方周三半夜在伦敦近郊的一辆卡车中发现的39具尸体均为中国人。
英国警方在最新的通报中也改变了一开始的肯定语气,改口说“据信为中国人”。
在事件的其他方面,英国警方也开始修正早前说法。
根据之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从目前警方公布的信息来看,这起事件具有人口走私犯罪的所有特征。英国媒体就已经推测此事涉及人口走私。然而,之后在《南方周末》记者与埃塞克斯警方核实的时后,英国警方又说目前无法确认该案是否与偷渡有关。近日发布的通报也对早前内容进行修正。
另外进行过修正的还有对于遇难者的身份年龄。早前说遇难者当中有一名未成年女性,但是现在更正其身份为较为年轻的成年女性。
泽布吕赫港的首席执行官Joachim Coems在24日接受佛兰德省媒体VRT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人不太可能是在港区内被装进集装箱,因为港区的冷藏集装箱是完全密封的,不但会查看密封情况和车牌,司机也都必须接受摄像头检查。只有在检查完全通过之后,这些集装箱才会被运上渡轮。
因此,舆论怀疑人可能在港区外就已经进入货柜。
最新消息指出,爱尔兰租车公司全球卡车出租有限公司(Global Trailer Rentals Ltd)在周四告诉爱尔兰当地电台(RTE),他们是涉案卡车的所有权人。他们说这辆卡车在10月15日在莫纳亨郡以每周275欧元的价格出租。公司方面称“完全不知道卡车出租后被如此使用”,听到新闻消息时“吓到魂飞魄散”。
比利时警方现在已经和英国警方展开联合调查。英国警方表示现在还有很多细节不明朗,比如说他们不知道卡车原本是想要走什么路线,或者这辆卡车已经在比利时逗留多长时间。
英国警方已经以涉嫌谋杀的罪嫌逮捕了来自北爱尔兰的25岁卡车司机,并且搜查了他位于北爱尔兰的住处,更是延长了对他的居留审讯时间。
目前并不清楚被逮捕的卡车司机是否一开始就知道货柜里装了人。
周五中午,英国警方又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沃灵顿(Warrington)抓捕了另外两名嫌疑人。此外,法医的遗体尸检工作也已经展开。
事件时序整理
著手调查此案的比利时执法机构证实,运送受害者遗体的集装箱是在22日下午用渡船从比利时泽布吕赫港(Zeebrugge)出发,大约在10月23日凌晨0:30分抵达英国郡格雷斯附近的港口珀弗利特(Purfleet)。货柜由一辆来自北爱尔兰的卡车提取后,大约在1点左右离开港口。随后在1:40左右,英国东部急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业园的冷藏集装箱发现了遗体,随即通知警方。
安检趋严风险加高
伯明罕大学的移民研究教授席格纳(Nando Sigona)说,欧洲普遍的反移民情绪让移民政策更加严格,导致想要前往西方国家的移民改而采用更危险的路径。 他告诉美联社: “通常,如果这是口岸的临时安排的话,你会获得某种形式的国籍。”他说,人口走私者如果能够在一趟车程或航程中运送越多人,就可以获得越高的报酬:“死亡只是伴随而来的结果。”
席格纳曾经研究过迁移到英国的中国移民,他说,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越来越多人可以透过合法途径迁移到西方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签证或是观光签证。这也代表着西方世界现在更加接近中国人民的想象,可能会促使资源较少的人为了追求类似的生活,而不惜让自己和家人负上债务。
多年来,英国一直提出警告,说由于英法之间的跨海隧道的安全检查已经加强,人口走私犯现在已经转往荷兰和比利时。
2016年,英国国家犯罪机构警告,运用渡轮与货柜进行人口走私是“应当最优先处理的移民组织性犯罪”。同年,英国边境管理处(U.K. Border Force)判定比利时泽布吕赫港(Zeebrugge)和荷兰的荷兰角港(Hook of Holland)是最大的两个以英国为目的地的人口走私集散地。
过往移工悲剧
这次的事件是近二十年来最重大的移工命案。2000年,曾经有60名中国移民从福建出发,在前往英国多佛(Dover)长达好几个月的颠簸路途上丧失了性命。他们和这次的事件一样,是从比利时泽布吕赫港由渡轮载出海。他们的遗体被发现时,跟一大批番茄一起装在货柜里。当时他们在前往佛尔港的途中,因未集装箱的通风口被关闭而造成58人闷死,仅2人幸存。
2004年也曾经发生过“拾贝惨案”。来自福建、在英国工作的中国籍劳工,在英国东北角的莫克姆湾拾贝时遇到涨潮,共有23人溺水身亡、15人获救。
这两起案件引发对于非法偷渡以及生存权益的广泛讨论。
英国虽然依旧陷在脱欧与否的不确定性当中,也很可能会调整其移民政策,但是英国仍然在观光旅游业、餐饮业、以及农业等产业有很高的劳力需求,因此对于许多移民来说,英国仍然是海外工作的热门地点。
《环球时报》拿人权说事
中国官方背景的《环球时报》周五则就中国偷渡客海外遇难问题刊发了社论,指责英国方面没能采取足够措施避免2000年多佛惨案重演。文章认为,“在防止本国公民在国外遭遇严重集体不测方面,中国也下了很大力气。我们希望英国和欧洲国家切实践行他们对人权的各种承诺,也为中国人在欧洲的土地上不受虐待、不突然惨死做出应有的努力。”然而,“仍会有一些中国人希望能去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谋生,这难以避免。欧洲国家目前普遍排斥外来移民,拒绝向他们开放本国劳务市场,一些人可能因此选择了铤而走险。”作者呼吁英国等欧洲国家应当认真加强宣传、打击蛇头,“设想一下,如果几十名欧洲人以某种方式集体惨死,欧洲国家将会采取多么彻底的补救措施。但是请英国和欧洲人扪心自问,在多佛惨案发生之后,他们为何未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他们做了所有该做的认真补救吗?”“跨境的综合治理大概是重要的,各方都不应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英国方面尤其需要做出积极、有力度的反应。”
这篇社论发表后,遭到了中国国内网民的强烈批评。《环球时报》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户下,许多网友就评论说,社论是在试图向英国推卸责任、转移视线。“自家孩子跑到邻居家里蹭饭,肯定怪邻居家做法太香”;“自家饭做得也香,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到。”还有人反讽地说:“怪就怪那些欧洲国家不能让所有想去的人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去,必须谴责!”“贵报应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离开这个国家。”
《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推特账号下,这篇社评也遭到了海外网民的强烈批评。有网友认为,向他国推卸责任是中国官方的一贯作风。还有网友觉得《环球时报》突然强调起人权,这非常可笑。
罗法/达扬(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