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不计代价的清零政策
2021年11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报道称,十月底,江西一名女性被确诊新冠阳性,七百公里外的上海迪斯尼乐园立即被全面封锁,理由是这名女性前一天曾游览过迪斯尼乐园。封锁时正在迪斯尼游玩的三万五千名游客被要求完成新冠检测后才获准回家。这篇题为《不惜代价的清零政策》的文章写道:
"这一切看上去极为夸张,但却是中国抗击疫情的惯常做法。武汉爆发疫情两年之后,中国政府仍将'零病例'作为首要防疫措施,其目的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新冠病毒赶尽杀绝。疫情初期,也曾有一些亚洲国家效仿中国的严厉防疫政策。但随着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出现,大多数国家都已意识到,同病毒共存可能是今后唯一的选择。
但中国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尽管也有个别专家提出异议,但官方仍在坚持零病例策略。在中国政府看来,西方民主国家出现大量死亡病例,正是这些国家体制性弊端的表现,而中国的危机处理模式则体现了政府良好的施政能力。更何况2022年,中国将迎来两个重大事件:一方面,中共要利用北京冬奥会的机会向世人展示,中国已经战胜了新冠病毒。而秋季,习近平则要利用党的二十大确保其第三届任期。在此之前,中国改变防疫措施,接受病例上涨,基本上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本周,中国首席防疫专家钟南山也发表了类似的讲话。他在接受官媒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会长期坚持严厉的防疫政策,但究竟会坚持多久则不取决于中国。他表示,无论中国防疫工作做得多好,但只要其他国家控制不住疫情,中国就会有输入性病例。钟南山认为,2022年底前情况不会出现变化。"
从去年三月开始,中国基本陷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即便有幸获准入境,也必须前往官方指定酒店,接受为期两到三周的隔离。就连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都已经连续21个月不曾出国访问。文章接着写道:
"尽管大多数民众仍对官方严厉的防疫措施表示支持,但批评意见也变得越来越多。香港大学防疫专家管轶本周就呼吁,应以现实态度对待疫情,而不应继续阻挠经济复苏。'清零是做不到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就像流感一样,都属于RNA病毒。'他表示,有鉴于此,政府告知社会疫苗接种计划产生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 民众必须要知道,接种疫苗后他们是否具备了足够的免疫力。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目前中国人口的80%已经接种了疫苗。但中国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何,却无从知晓。"
恒大债务违约引发的冲击波仍在继续,中国建筑业巨头佳兆业也传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的消息。《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
"多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通过理财产品获取资金,并使所谓的影子银行越做越大,这一点在中国可以说人尽皆知。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仍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尽管香港和上海股市周三已重新趋于稳定,但北京发布三条红线之后,建筑行业中仍暗藏着彭博社亚洲经济专家Shuli Ren所说的'丑陋的巨人'这一事实,想必下一次股市暴跌不会间隔很久。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毕竟佳兆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在境外欠债最多的企业,债务金额甚至高于恒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