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一带一路 只为利己?
2019年4月2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以"魅力攻势"为题,刊发评论呼吁德国人在面对中国时千万不能太天真。因为中国十分善于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拓展本国的影响力。
"在北京召开的峰会,俨然是给国际外交界的一个教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西方国家的代表都明显地在努力避免本已紧张的局势进一步升级。习近平承诺,进一步开放中国,并且遵守西方的标准。"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则对中国崛起表示赞赏,并对习近平的表态表示欢迎。要不是从前已经有过许多这样的意向性声明,中国的这种魅力攻势还真的值得欢呼。多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峰会上指出了债务攀升的危险,才让这次峰会没有完全沦为互相吹捧的闹剧。德国不能太天真。中国可是拓张影响力的大师,而且很愿意牺牲他人的利益。"
"中国的企业,从来不会单纯地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进行投资。这里有中国的国有资本大量参与。如果欧洲不能团结一致地反对,那就必须由某些成员国自己去这么做。就像在每一段恋情中那样:真诚的话语,总是胜过那些没人会信的谄媚之辞。"
因戈尔施塔特出版的《多瑙河信使报》以"欠中国债"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斥资数千亿投资"一带一路",最终的主要受益者也会是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尽管表示,要增加'一带一路'项目中的透明度,但是,目前为止,负责修建道路、桥梁的依然是中国国资企业:90%的项目由中国企业包揽。"
"北京当然是在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中国和一些银行一道为大部分建筑工程提供资金,提供材料,还争取用本国的劳动力来实施这些工程。从中国的视角而言,这些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必须要警惕,不要在过程中丧失主权。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一些国家现在已经负债过高,从而对中国产生了依赖性。马来西亚则在新总理上台后叫停了一项有可能导致债务高升的工程。"
"面对中国必须要谨慎。因为中国一方面想要在中期内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军者,另一方面它还想通过其经济实力来施加政治影响力,面对欧洲时也同样如此。对于中国来说,社会、环境、人权标准往往只是恼人的阻碍。习近平现在承诺要改善这些情况,表示要对'一带一路'工程中的腐败现象零容忍。而参与国则应该对此仔细审视:这些言词必须很快付诸于行动。"
路德维希港出版的《莱茵普法尔茨报》的短评则认为,德国面对"一带一路",并无法拿出什么良策。
"现在,中国已经呈现强者的姿态。即便在意大利、希腊等欧盟国家,中国的战略投资也受到欢迎。这会导致依赖性。'一带一路'峰会不仅仅是一场宣传秀。"
"德国政府派出了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参加峰会。在德国国内,经济部长并不是最重量级人物,在北京,他更只是一个观察员。德国政府乃至整个欧盟至今都没有对中国人的挺进给出一个回答。从长期来看,只是提出开放中国市场、让欧洲企业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等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很清楚,自己正获得许多国家的支持,因此它可以选择满足这些要求,但是并非必须。"
《汉诺威汇报》的短评认为,丝绸之路不可以成为单行道。
西方现在不能太天真。它必须遏止两大趋势。特朗普总统计划的让美国淡出全球政治,这个错误的严重程度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欧洲的四分五裂也同样是一大错误。只有团结起来,西欧才有机会来抗衡中国。没有人会一味地反对通过新丝绸之路来加强贸易,但是贸易必须是公平的,具备明确的、各方都遵守的规则。而且,丝绸之路不可以是单行道,它必须像古代一样,双向交流新商品、新创意、新文化。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