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备受外国研究人员的钟爱?
2013年4月6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梅泰普,我觉得这层做得很成功,您应该务必在血浆里重新激活一下。” “好的,我们到时候会做的......”马瑟(Sanjay Mathur)教授正在指导学生梅泰普(Mehtap)做试验。当马瑟教授亲自来实验室的时候,总有重要的研究系列工作等他处理。这位印度教授是科隆大学无机化学系的系主任,他在该领域颇有名气。1994年,他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的奖学金获得者来到德国,并留了下来,尽管他的祖国向他提供了很多诱人的工作机会。他解释说:“直到今天我还会不断收到来自印度的工作邀请,但我觉得,比起呆在印度,我可以在德国为印度做更多的事情。我就是觉得我在这样的系统里如鱼得水,这里有我的关系网和人脉。这里的项目特别有利于研究生活。我自己也经常在世界各地到处跑,但我可以说:我们这里享有的自由,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科研经费充足
这位印度人不是唯一一个对德国作为研究之地大加赞赏的人。特别是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了德国大学的优势,因为德国可以相对顺利通过危机,甚至不断提高科研经费。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自欧盟和东欧国家,其次是中国人、印度人和--令人惊讶的--美国人。因为美国这片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大量削减了其科研经费。来自芝加哥的哲学博士杰克逊(Brendan Balcerak Jackson )很高兴现在能在德国工作。他告诉记者:“与美国相比,在德国更容易获得独立的科研经费 —— 特别是在我的领域。德国比其他欧盟国家如法国或西班牙更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只要会英语,生活和工作就会很方便,别的地方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杰克逊在德国生活已有四年之久,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最想永远都留在这儿。英国地质学家考根(Judd Coggon)还没有这样的打算,但她此时此刻很享受她在波恩的生活:“我在英格兰毕业后,那里没有我的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们的政府已打算削减我的学术领域的开支,而德国却肯定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我在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工作,也很享受这一点,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多种不同的观点。”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此外,帮助考根学习德国国家文化小窍门的硕士研究生们也可以从这位英语母语者身上获利:“在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们必须展示越来越多的英语研究结果,和我在一起他们可以提高其英语水平—— 而我则可以提高我的德语水平。”
马瑟教授并不奇怪,越来越多的外国研究人员来到德国。他自己的团队就有13个来自不同的国家的工作人员。马瑟教授补充说:“作为科学家随时可以灵活迁动很重要,因为项目日益国际化,研究日趋高度跨学科。确实有很多培养项目支持这种国际研究网络,而德国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显著。”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150年前就在一起工作了,马瑟教授介绍说,然而这种合作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已变得越来越容易及更加理所当然。作为科隆大学国际大使的他致力于加强跨国合作。他说:“我认为国际性和国际化不可混为一谈。国际性可以用数字表示,但国际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哲学或一种感觉。”
作者:Suzanne Cords 编译 :安静
责编:张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