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变成了商品
2012年3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国际移民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人口交易中的受害者当中一多半都来自东欧和东南亚,而且每两个受害者中就有一个是儿童。
贩卖人口带来的利润每年至少可达到250亿欧元,这种收益甚至高过毒品交易。很多人对贩卖人口缺少应有的概念。联合国月刊《联合国记事》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缺少自觉意识成为打击人口贩卖的最大阻碍之一。"
从司法的角度看,任何一种以剥削为目的的人口征募、运输和安置都属于贩卖人口。人口交易的受害者往往沦落为苦工、妓女、儿童兵,或者成为买卖婚姻的牺牲品以及器官买卖的受害者。
祸起贫困
很多时候人口贩卖活动中的受害者是自愿"落入"人贩子之手的。甚至有些受害者还向人口贩子支付巨额费用。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由多个东南亚国家一共参与致力于打击人口买卖犯罪行为的合作项目"亚洲区域反对拐卖人口项目"(ARTIP)发现,贫困和不平等是藏在背后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人口交易中差不多都是贫穷国家是"货源",富裕发达国家是"买家"。泰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泰国既是一个人口交易"出口国",也是人口交易的"进口国"。泰国本国人在人口交易中多被贩卖到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和北美。而泰国境内的工厂剥削的又大都是来自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劳工。这些劳工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贩子往往许诺这些受害者本人或者他们的子女可以在其他地区或者国家享受到更好的经济条件,给受害者编织出一副美丽的未来图景。
性别歧视
除了贫困之外,性别歧视是造成人口贩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很多地区女性的地位要远低于男性。而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造成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往往很低,因此也就只能找到收入较差的工作。这些国家的法律也未给与保护女性权益足够的重视,所以女性常常沦为暴力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寄希望通过逃离家乡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事实上男性也经常成为性别角色的受害者。国际移民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人口交易中成年男子和少年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现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受害者均为男性。在不少国家,男性是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如果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家用,无奈之余只好寄希望于蛇头寻找赚钱的机会。
战乱、缺少正常的出国条件以及社会福利的缺乏也促进了人口交易的滋生。
讽刺的是,人口贩卖市场存在着自我壮大的危险。亚洲区域反对拐卖人口项目报告中举例:如果泰国一个渔场场主用缅甸的童工,那么和同行相比他就更具备竞争优势。同行为了找齐优势,也不得不去雇佣缅甸童工。相同的例子还有未成年人卖淫。如果一个地区因为未成年人卖淫而出名,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嫖客前往此地,而这一地区对雏妓的需求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大。
重返社会
很多在经过多年剥削之后重返家乡的人,多年之后仍需忍受沦为人口交易牺牲品的后果。例如一些劳工的健康状况由于缺少足够的营养和繁重的劳动而变得不断恶化。很多被强迫卖淫的妇女精神创伤长久不愈。
联合国和一些国家已经重视到贩卖人口这一问题。但是在人口交易现象尤其严重的国家往往缺少相应的财力去帮助那些受害者。这一现象在非洲尤其明显。
打击人口交易
打击贩卖人口早就被列为联合国的日程。1949年,联合国修正公布《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营利使人卖淫的公约》。2000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卖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又称为《巴勒莫议定书》),标志着打击人口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1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人口交易报告中显示,2010年全球范围内总共有6017件有关贩卖人口的起诉,3619件案件结案判决。但是同1200万人口交易受害者相比,受到法律制裁的加害者人数微乎其微。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编译:洪沙
责编: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