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评论:台湾没有结果的“居住正义”
2023年7月2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几个大城市的房价和租金对比收入而言,的确是令人咋舌,尤其是在台北和新北精华地区更为严重,不要说年轻人,任何年纪在台湾只要没有自己住房,居住的负担就是“很大”,甚至影响了劳动力的供应。
居住正义是一个就算不是“无解”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不但水很深、牵扯的范圍也很广,除非碰上经济危机之类的大问题,世界上打房成功的案例还真不多,在将本图利的资本主义社会,一讲到住房还真的伤感情,以美国的纽约市为例,政府出钱盖低租金公宅、部分出租住宅的租金受到管制,这麽多年下来,还是没能解决住房问题;以租金高昂出名的英国伦敦,政府用公私合建的方式兴建住宅楼,一部分就提供低收入人士居住,但是缓不济急,要很多年才能排上队,房价和租金从来就没压下来。
台湾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从1960年代兴建国民住宅开始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左右,后来也用公私合建的方式兴建社会住宅、青年住宅等等,以低于市价的租金租给合乎资格的市民入住,一样地也碰上了缓不济急的问题,以最近来说,民进党政府推出了房租补贴的政策,说是“立意良善”,但是一样被批评到“臭头”,首先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第二个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房东要有为房租所得缴交所得税才能申请,结果房东就把税金转嫁到房租上,所以没减轻负担反而增加了困扰。
略见成效的只有大概是30年前,政府大量改建眷村、增加了平价住宅的供应,当时台湾的房价的确出现了下跌,显见市场供需是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不过随后台湾的住宅供应大多偏向高单价,豪宅一栋接著一栋拔地而起,台北的房价已经可以和伦敦、纽约看齐,超过了日本的东京,连带地,老旧住宅的价格也居高不下、租金自然就水涨船高,想要登上“有屋阶级”难上加难。
谁的居住正义?
要解决台湾都市居住问题,可以说绝对不容易,所以政治人物或者政党要以“居住正义”为题炮轰政府,当然也不意外,原因就是这是一个很容易撼动人心、而且显示政府“施政缺失很大”的题目,不过从结果来看似乎和他们预计的结果有相当的差距,在抗议现场,顶著烈日艳阳加上高温的上万人,精神的确可佩,但是台上的政治人物却没有将种种居住方面的问题表达清楚,在野党派的总统候选人反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台上发言的人够不够资格为“居住正义”代言也受到了质疑,几天之后就已经几乎是没有人记得那场集会喊的是“居住正义”,也没有任何政治人物从“居住正义”的角度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而且要选总统的人也得衡量一下另外几个统计数字,有评论人士引用某房屋仲介公司的统计资料,台湾自有房屋比例平均在7成以上,而内政部的统计资料则显示全台湾自然人拥有的住宅是680多万,拥有住宅的自然人则是555多万,拥有4户以上的自然人是8万左右,所以他推论这就是为什麽“居住正义”能够引起40岁以下的人的共鸣,但是打这个议题会不会造成那些680万自有住宅的人不满?他们其中有不少可能是希望房价上涨就可以旧换新、小换大,一旦利益冲突了,这票还会投给他们吗?还有如果把矛头对准兴建住宅出售图利的建设公司,将来募款可能也会有问题,所以如何拿捏也考验这些政治人物的智慧。
也许对那天顶著艳阳、忍受高温参加那一场集会的民众,他们本来就是台上政治人物的铁粉支持者,“居住正义”是不是主题都不会影响他们对台上政治人物的支持,但是台上的政治人物彼此之间却又有著竞争而且相互矛盾的关系,就他们而言,这次的集会是成功的,不过就之后媒体还有观察与评论人士的看法而言,并没有达到原先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许多的争议。
如果说这次打著“居住正义”旗号的集会显示了什麽,这次的集会倒是成了台上政治人物的声量指标,有些原先被看成是“正义代言人”经过了这次集会却面臨了检验和质疑,同时也凸显了台上政治人物彼此之间的矛盾,“居住正义”的集会变成有意参选总统的在野人士的造势大会其实也没什麽,本来政治性的集会就是有其政治目的,不同的政治人物各取所需也很正常,故而要解决高房价和贵租金等等“居住正义”的问题,看来也也就只有继续等下去了。
詹威克:台湾出生的医界逃兵,曾经客居美国然后到英国从事媒体工作,也研究东亚历史,八十年代离开台湾,绕世界一圈后返台定居。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 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