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计划撤侨之际 少数外国人仍困武汉
2020年2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国务院在当地时间周二 (2月4日) 宣布,预计于周四 (2月6日) 派遣更多包机去疏散滞留武汉的美国人。 此前,美国已派出两架包机,撤离在武汉当地的美国公民。 此外,英国外交部周二也表示,将于周日 (2月9日) 派出另一架包机,协助仍在武汉的英国人及他们的家属撤离。
除了英美两国外,巴西政府周二也说已取得中国政府同意,将派遣两架包机到武汉撤离仍滞留当地的巴西国民。 巴西外交部长阿劳若 (Ernesto Araujo) 表示,预计有25名巴西公民及4名中国籍的家属会在这次撤离行动中离开武汉。 另外,住在武汉之外的巴西公民,也将搭乘两架包机一同离开。
此前,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上周原本表示,现在不是撤离受困于武汉的巴西人的适当时机,因为他们可能增加其他巴西国民染上病毒的风险。 然而,上个周末55名滞留武汉的巴西人透过一段视频向博尔索纳罗求救,促使巴西总统改变心意。
“我们对政府失望透顶”
然而,当不少国家派出包机撤离滞留武汉的国民时,仍有数千名巴基斯坦与尼日利亚公民受困于武汉。 海丽是一名在武汉就学的巴基斯坦学生,她告诉德国之声,自从武汉宣布封城后,当地的巴基斯坦学生因为害怕染上新冠病毒,选择将自己关在房内。
海丽说:“封城后,武汉没有公交车、没有地铁也没有出租车。 由于有营业的超市离我们的住处非常远,在没有大众运输可使用的状况下,我们得靠步行才能抵达这些地方。 但是根据现在武汉的情况,长时间在户外步行是件风险很高的事。 ”
海丽说,目前仍有大约2000名巴基斯坦学生受困于武汉,其中有四人已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她表示,疫情爆发初期,巴基斯坦学生变立即与巴基斯坦大使馆联系,但大使馆向他们再三保证他们持续与中国官方保持密切联系后,便再也没回应学生的诉求。
海丽说:“随着各国开始撤离他们的国民,我们开始透过推特与脸书向巴基斯坦政府发送求救视频,但是政府虽然知道武汉现在风险很高也很危险,他们仍然没有准备要撤离我们。 这对所有受困于武汉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是个心痛且失望的一刻。 对我们来说,看着其他外籍朋友被他们的政府撤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
海丽说,她认为巴基斯坦政府之所以不愿协助受困武汉的学生返回该国,是因为他们担忧这些学生会把新冠病毒带入巴基斯坦。 目前,巴基斯坦尚未传出任何确诊案例。 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纳格玛娜(Naghmana A. Hashmi)上周日 (2月2日) 表示,巴基斯坦政府不该撤离困于武汉的学生,因为巴基斯坦国内的医疗条件无法治疗染上新冠病毒的病人。
根据土耳其国家通讯社的报导,周一 (2月3日) 有97名巴基斯坦公民从新疆的乌鲁木齐与北京搭机返回巴基斯坦,但海丽说,目前巴基斯坦政府仍未决定是否对受困于武汉的学生伸出援手。 她说:“我父亲跟我说,政府向他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人能离开武汉,如果学生们试图搭乘运输工具的话,他们也有染上病毒的风险。 中国有最佳的系统、设备与基础建设来对抗这场危机。 由此可见,巴基斯坦政府不断释出很模糊的讯息,我们这些受困于武汉的学生都非常担心,也对巴基斯坦政府的做法失望透顶。 ”
求助无门的尼日利亚人
除了现在仍困于武汉的数千名巴基斯坦学生外,据德国之声了解,目前也有50多名尼日利亚人受困于武汉。 在武汉读书的亚当告诉德国之声,除了缺乏基本医疗防护器具外,部分有小孩的尼日利亚家庭也面临买不到尿布与奶粉等必需品的窘境。
亚当说:“武汉当地严格的交通管制,让大部分住在武汉的尼日利亚人面临冒着风险徒步走去目的地,或是足不出户的艰难抉择。 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还不至于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是没有人能预测1周或2周后,疫情会怎样发展。 ”
他说,他与其他尼日利亚人在武汉封城后两天,便积极与尼日利亚的使馆联系。 当时由于大部分国家都尚未撤离他们的公民,所以尼日利亚使馆要困于武汉的尼日利亚人先静观其变。 然而,当其他国家开始撤离国民时,他们再次向尼日利亚使馆提出他们的忧虑,但尼日利亚使馆仅以一个公告作为回复。
亚当告诉德国之声:“尼日利亚使馆一直说他们会考虑撤离我们的可能性,但在那之后,他们发布了一个公告,告诉困在武汉的尼日利亚人不要出门。 对于目前仍在武汉的尼日利亚人来说,使馆的回应令我们非常担忧,甚至渐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
德国之声获得了尼日利亚使馆发布的公告的副本,使馆在公告中写道:“我们强烈建议目前在武汉的尼日利亚人不要出门,并严格遵守武汉当局公告的医疗准则。 我们对中国当局控制疫情的手段充满信心,也期望新冠病毒的疫情能尽快受到控制。 ”
亚当表示,大部分尼日利亚人都希望该国政府能正视他们的忧虑,并做出适当的回应。 他告诉德国之声:“目前使馆基本上呈现静默的状态。 如果政府要求我们进行隔离的话,所有在武汉的尼日利亚人都非常愿意配合,因为我们也不想让在尼日利亚的家人承担染上病毒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