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揭政府“造城运动”获利30万亿
2013年3月2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3月23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严厉批评了中国的"造城运动",指出在旧有的城镇化过程中,近年来政府从征购价格和土地批租价格间所赚差价最低估计30万亿元人民币。他认为未来中国的新城镇化应该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土地私有化是指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私有化,不能忽视农民的土地权利。如果土地产权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会继续用旧有的办法来支撑城镇化,最后演变成大拆大建的造城运动。"
在中国多家门户网站上,吴敬琏揭开的30万亿元土地收益引发网友讨论,公众再将焦点转向"土地经济"和近年不断发生的大规模强拆事件。网友"游刃有余"表示:"所谓的征地,就是政府用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征走,高价卖给开发商,最后开发商转嫁给买房人,说来说去钱让政府给赚走了。农民没了地,没收入。城市居民打工赚的钱还是给了政府。所以土地政策是根源,这个解决不好只能是个恶性循环"。网友"感恩第一"表示:"那些官员们就盼望着大搞城镇化建设,搞得越大横财就发得更大,老百姓遭的殃更多。"
早在今年的两会上,北京媒体《新京报》采访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回答媒体质疑"重庆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是否背负债务危机"的问题时,黄奇帆透露重庆十年间卖地收入4000亿元人民币,一时引舆论哗然。2011年1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称2010年全年,中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人民币,他同时也承认,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导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清华大学社会学者李楯认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对比,这显示出政府对公众的一种掠夺。
"中国土地、房地产大跃进,农民遭殃"
2012年10月,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发布《捍卫我们的土地》报告,报告调查了40个中国强征个案,其中指出,从1979年至2005年,农民仅收到开发商向政府买地所交付金额的5%,巨大的利益空间为政府所占有。
一直致力于拆迁案件维权的重庆律师郑建伟向德国之声表示,尽管中国政府2011年1月21日正式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规定,政府征收房屋,要以保障"公共利益"为前提。但在地方政府负债严重,因而继续依赖土地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强征个案愈加增多,从中国两会至今,他已经连续在江苏、四川等地接到多起强拆案件的代理邀请。
郑建伟说:"目前看不到减弱的迹象,象吴敬琏说出来的政府获利30万亿,前10年左右,土地大跃进、房地产大跃进,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目前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依然是缺乏的"。郑建伟还表示30万亿这个巨额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失地家庭聚合起来的辛酸史,无不指向土地制度,但遗憾的是土地维权案件因为牵涉地方政府利益,难于被地方法院受理和立案。
"新城镇化,农民如何不沦为社会底层?"
在此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吴敬琏指出政府获利30万亿后,并未否认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方向,而是表示在推进新城镇化过程中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要推进土地所有制改革,让农民工放弃土地,成为城市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从而释放中国劳动生产率,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对此网友"不知不觉"表示异议,他认为目前看不到改变土地产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农民将再沉到社会底层:"如果要在全国推行城镇化,中国的耕地面积将大大地减少,农民进城后,拿着看似不菲补偿款,表面会生活的很好,可他们将永远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用不了多久,随着货币的贬值,他们很快又处在了底层。那些现在到农村买地的官员、权贵及得利者的富翁们,成为获利者,到时有很多的后遗症,最受伤害的就是我们底层的老百姓,我们坚决反对所谓的城镇化,它将是殃民之路。"
对此郑建伟也表示,中国在未来加快城镇化进程,但后续的保障难以跟上,将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很多"上楼"的农民已开始尝到苦头:"他们的土地使用权原来是没有期限的,上楼后,有使用期限70年,还有其它的物管费,开发商、政府会补贴给农民吗?虽然从旧的房子住到新房子,(但)显然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他们怎样增加收入维持开支,有什么样的技能立足、生存和发展?慢慢他们就会沦为低收入家庭,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
作者:吴雨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