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法律

信用体系 德国也有

文山
2019年3月6日

中国的社会征信体系正“日臻完善”,2018年,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这一进程中,许多人都会将德国的信用体系作为参照。两国的信用体系,究竟有哪些异同?

https://p.dw.com/p/3ET5M
Deutschland Logo der Schufa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Kalaene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的"通用信用保险保护协会"(SCHUFA)是一个民间机构,与官方组织无直接关联。该机构目前掌握有6630万个人以及430万企业的信用相关信息,并给出评级。SCHUFA评分较低的人,将在银行贷款、租赁房屋时遇到不小的阻碍。

粗略来看,德国的SCHUFA与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征信体系似乎区别不大。SCHUFA能够搜集个人基本信息、租房记录、犯罪记录以及账单、借贷的偿付状况等,这其中还包括是否按时付款、贷款时限、信用卡使用程度等信息。

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购物偏好、是否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驾车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并不会对SCHUFA信用评分产生任何影响。《联邦数据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明确规定,征信机构不得在信用评分中体现个人的收入、存款、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信息。

Symbolbild Autokauf
在德国,买车需要贷款,受到SCHUFA评分的影响。但是开车是否规矩,则基本与SCHUFA无关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oitas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涵盖更广

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各级行政以及立法机构应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其中包括自然人信用建设,"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记录,实现全国范围内自然人信用记录全覆盖。"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对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在目前中国各地陆续开展的社会征信实际试点项目中,信用记录则不仅仅来自法庭判决书、银行贷款记录等数据源,往往还包括网上购物记录、社交媒体发帖内容、搜索引擎使用记录、移动支付交易记录、旅行交通记录等信息。

此外,德国SCHUFA信用评分的影响面也远远小于中国社会征信体系。较低的SCHUFA评分,只会影响与信贷或支付相关的行为,包括银行贷款、租赁房屋、分期付款购物等,但是不会像中国那样出现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的情况。

SCHUFA不透明也引批评

即使如此,德国各界对SCHUFA也有不少批评,其中一大疑虑就是评分机制缺乏透明度,民众无从知道哪项行为具体会增加或减少多少评分。SCHUFA协会在其官网上解释说,评分机制详情一旦公开,就会导致部分人有意识地通过特定的行为来刷高自己的信用评分,导致整套机制丧失可信度。协会援引一些学术研究指出,十多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一大成因就是部分偿债能力不达标的人,通过研究美国公开的评分机制刻意"刷分",从而获得了银行贷款;后来次贷泡沫破裂,催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德国联邦高级法院(BGH)支持这一说法,在2014年裁定SCHUFA的具体评分算法属于企业机密,驳回了算法公开的请求。目前,SCHUFA的具体评分机制只向数据保护监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少数几家科研机构开放。

中国的“透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