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谈判大事记
2015年4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2003年:伊朗宣布停止铀浓缩和燃烧棒再加工的活动。除了伊朗禁核条约之外,德黑兰政府还签订了附加备忘录,准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员不受限制地进出调查伊朗核设施。
2004年:德黑兰方面承诺,在同欧盟就签订政治和经济协议举行谈判期间停止铀浓缩项目。
2006年: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并停止执行2003年签订的附加备忘录。联合国开始执行对伊朗的首个制裁,此后又追加了更多的制裁措施。
2008年:时任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索拉纳(Javier Solana)代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向德黑兰方面提出新的合作建议。但是德黑兰政府仍拒绝放弃铀浓缩活动。
2009年:在新一轮5+1伊朗问题核谈判中,伊朗政府表示,原则上同意在国外进行铀浓缩活动。而事实上,伊朗只是在打拖延战术。
2011-2012年:原本计划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伊朗核问题5+1新一轮谈判被无限期推迟。一年多后伊斯坦布尔谈判重启,之后又分别在莫斯科和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过谈判。
2013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谈判达成临时性解决方案:伊朗应在2014年7月20日前暂停部分敏感的核项目,而西方则相应减轻对伊制裁,同时双方寻求通过谈判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2014年11月:美国、欧盟和伊朗三方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的谈判无果而终。5+1国家外长同伊朗外长在维也纳举行的谈判也未能取得突破。
2015年3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同德黑兰政府举行新一轮谈判,双方希望能在月底前达成临时性一致。各方进行了密集的多边及双边会晤,但由于各方分歧犹存,直至3月31日最后期限到达前都未能达成框架性协议。
2015年4月2日:在经过多延长两天的谈判之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德国以及伊朗终于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谈判各方就伊朗核问题达成框架性协议,该协议要求伊朗限制其铀浓缩活动和相关储备,以换取欧盟解除对其实行的经济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