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棱皮龟到长江鲟:全球动物锐减三分之二
2020年9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从1970年到2016年,世界上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数量减少了68%--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伦敦动物学会统计的结果。
在这份名为"Living Planet Report 2020"的报告中,研究者对4400多种脊椎动物的大约21000个种群进行了统计,其中既包括濒危动物、也包括非濒危动物。
最受濒危威胁的动物种类包括刚果的东部低地大猩猩、哥斯达黎加的棱皮龟和长江鲟。长江鲟自1970年以来数量锐减97%。
民间学者也参与计数
据估计,全球约有1000万-2000万种动植物。世界自然基金会是自1998年以来第13次发布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该报告。研究者收集了近4000个来源的数据,其中,所谓民间学者的动物统计数字也更多纳入报告中来。
全球动物数量持续下降。2018年的该报告中,动物数量减少的幅度平均还为60%。
热带拉美最严重 动物减少九成
形势最严峻的是热带拉美地区,那里已失去了90%的动物数量。欧洲大约是25%,不过研究者指出,统计报告开始的年限是1970年,而欧洲对自然的最严重破坏是在那之前。
在德国,山鹑和凤头麦鸡的数量降幅最大,主要归因于农田开发。不过,白尾海雕等大型鸟类的数量增加,要归功于保护措施。
地球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范围已十分有限,仅在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北非以及中国西部等地。
湿地缩小是罪魁
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不是最大的罪魁,湿地如沼泽的缩小更严重。由于抽水进行农业灌溉或者建水坝发电,鱼类、贝类等有机体失去生存空间。湿地的动物数量平均减少超过80%。
砍热带雨林只为了种大豆、产廉价猪肉
研究者建议的措施是:设立更多自然保护区、农业注意保护土地、阻止气候变迁。不过,气候变暖还未成为最主要的危险。
生活和消费方式也需要改变。"为了保持低肉价,就要有廉价的大豆,为此,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就遭砍伐",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专家海因里希(Christoph Heinrich)说道。"砍伐森林就发生在你的盘子上。"
让地球三分之一成为自然保护区
世界自然基金会因此呼吁,在2030年以前,让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积成为自然保护区。
苗子/叶宣(德新社、法新社)
© 2020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