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布波族
2003年12月1日自从大卫-布鲁克斯的“天堂里的布波族”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后,布波族一词在中国大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马上成了流行词汇。英文BoBo是bourgeois-Bohemian,也就是资产阶级波希米亚人的缩写。
中国的布波族们则指的那些受过高等教育、追求时尚、生活富裕的年轻高级经理、媒体或广告界人士等所谓“新贵”中被称为“小资”的一部分人。与欧美的小资相比,中国的布波族无论在财富、生活方式以及所受教育方面都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生活在北京的Vincent今年33岁,大学学历,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虽然Vincent对公司肩负重要的责任,但他绝不是那种只知赚钱的工作狂,而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
“闲暇时候,和朋友们一起打打球,网球,桌球,高尔夫球等。有时去酒吧,娱乐场所,唱卡拉OK,到茶馆喝茶聊天。我们觉得可以承受平时这种休息娱乐的方式,并不是觉得要花很多的钱去做这些事情。”
布波族大都通晓英语或其它的外语,因此北京后海、上海衡山路等西方人喜欢光顾的酒吧和咖啡馆区也成了布波族与朋友们聚会的好场所。
由于这批人经济实力强,又看重生活品质,所以便成了高档消费的最佳人选。无论是豪华住宅区,高级轿车,还是名牌时装,他们都是努力被争取的客户。Vicent和他的大多数朋友都有房有车。而德国汽车尤其受到他们的青睐。他说:“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德国车,我开的是奥迪。”
中国的布波族与西方所称的那些具有艺术气质、生活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人有些不同,这里更指的是中国社会新生的有文化的中产阶级。许多在广告和媒体从业的布波族们毕业于各大学中文系,他们谙熟西方现代文学,也深受其影响。比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和J.D.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都是他们喜爱的作品。
波希米亚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在于流浪,而中国布波族们的生活基础则是大城市。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在努力寻找一种“流浪”的感觉,即所谓消费波希米亚情调,在规格更高的郊游等活动中体会放情山水的乐趣。
“象我们夏天去郊外玩,冬天组织一帮人去滑雪。去北京的近郊区,有山有水的地方,比较让人放松的地方,或者去海边,山里,在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喜欢自然一点的东西,不喜欢城市里这种压抑的感觉。 ”
显然,“小皮鞋嘎嘎响,资产阶级臭思想”,小资情调被嗤之以鼻、甚至是遭到鞭挞的时代在中国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