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拉紧了媒体和记者的缰绳
2006年2月13日“中国政府想要两手抓:既抓资本,也抓控制。虽然现在社会团体也可以出版报纸,但批准与否要由党来决定。政治性报道仍然由党的报刊负责,非党的报刊必须戴一顶‘红帽子’,也就是由一个官方的机构进行检查,广播电台更是历来只能由党经营。
中国的媒体变得多彩生动了,但并没有获得自由。宣传部的权力之大一如既往。记者无疆界组织的亚洲部负责人布洛塞尔说:‘即使允许报道的题材比以前多了,但一遇到敏感的问题,所有媒体都必须以新华社的正式说法为准,而这种说法往往是谎言。’面对这样的局面,许多人妥协了。新闻专家赵女士说:“没有商人愿意发行批评性的报纸”,也没有人把媒体视为‘公众的财富’。已故的党中央成员陈云说,中国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笼子中成长的资本主义鸟。中国的媒体也是这样,正如北大新闻教授李曦光所说,媒体已落入富人和当权者的手中,没有人为无权无钱的人说话。”
商报说,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报刊市场,仅每天售出的日报就达到950万份。但中国新闻界享有自由吗?没有,党的宣传部和国家新闻检查部门牢牢控制着媒体和记者。每篇文章、每次广播、每条广播新闻,一切都必须精确遵照指示,接受严格审查。只允许报道符合党的利益、党所批准的文字。商报接着写道:
“给新闻界戴上口套是中国的传统:无论是反日大游行,还是环境灾难,中国总是一个‘平头百姓毫不知情’的国家。国家控制的媒体中,凡是宣传部‘排斥’的题材,找不到一行文字的报道。任何有关新闻自由的讨论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直到两年前,原北大新闻教授焦国标公开要求解散中宣部,这才在国外引起了重视和讨论。但中国广大群众对此一无所知,大学开除了焦国标的教职。
北京坚持老一套的原则:信任固然好,但有监督更好。这也适用于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通讯新形式。对互联网的检查现在已精细到使专家们也叹为观止的程度。在中国,从任何一个电脑都无法登陆英国广播公司等批评性的网页,不受中国当局欢迎的文章无法浏览。搜索‘人权’等字样时,不是没有结果,就是直接转到为在这个问题上大做宣传的政府网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