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以来的历任总理
从周恩来到李克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纪年上,国务院总理大多承担了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而自上世纪80年度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总理更是主管经济和民生的“大管家”。
李克强(2013-2023年任总理)
作为习近平的“搭档”,李克强一直被认为是这一权力格局下的“弱势总理”。习近平主政以来,国务院和政府机构的权力不断被削弱,总理地位被边缘化。“李克强经济学”等带有其个人烙印的经济政策,也大多无疾而终。有分析认为,李克强早已被排斥于重大决策之外,如中美贸易谈判、清零防疫政策等。即便在历来总理负责的经济领域也不例外。习、李二人政见不合,则是公开的秘密。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如期获得连任,李克强则在2023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卸任,由习近平的亲信李强接替。同年10月底,李克强突然去世,享年68岁。
温家宝(2003-2013)
温家宝总理任期内中国GDP高速增长,并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加剧。2008年,温家宝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其后果备受争议,包括助长房地产泡沫和腐败。温家宝本人的家族财富也成为海外媒体揭秘的对象。他一直试图营造自己开明和亲民的形象,也因作秀之嫌而被一些人戏称为“影帝”(作家余杰著有《中国影帝温家宝》一书)。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认为,温家宝任总理后没有抓住相对有利的国际大环境对中国大刀阔斧改革,他在任十年是中国“失去的十年”。
朱镕基(1998-2003)
朱镕基是在中国民间口碑较高的一位总理,在西方也颇受欢迎。他被认为是坦率敢言、高效灵活、对经济发展有见地的实干家。在他任期内,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政府进行了税收改革、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得以以持续稳定发展。但他领导的改革也打破了许多人的“铁饭碗”,让数以千百万计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或失业,带来诸多长期的社会问题。
李鹏(1988-1998)
李鹏在“六四”事件中支持邓小平镇压学生的决定,并作为总理签署了戒严令,因此被认为是天安门流血屠城的责任人之一。此前,身为革命烈士后代、周恩来养子的李鹏就被视为政府中的保守派代表人物。李鹏在总理任期内政绩乏善可陈,较为突出的是力推备受争议的三峡工程上马。李鹏早年留学苏联,曾主修水电,后来又在水利部门任职。
赵紫阳(1980-1987)
赵紫阳在总理任期内推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被视为中共改革派代表之一。1987年赵紫阳接替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年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由李鹏任代总理。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期间,赵紫阳主张对话,反对武力镇压。当自己在中共高层失势后,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探望绝食抗议的学生(图)。这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被定性为“严重错误”,赵被撤销党内一切领导职务并遭受软禁,直到2005年1月逝世。
华国锋(1976-1980)
1976年毛泽东逝世,他钦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成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但他被视为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与邓小平理念相左的华国锋先后辞去党、政、军的最高职务,退出中国的最高权力核心。有评价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阶级斗争,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但他也因循毛泽东的一些定式,尤其是所谓“两个凡是”,受到诟病。图为1878年华国锋与到访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
周恩来(1949-1976)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担任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总理。在官方的宣传和多数中国民众心目中,周恩来是“鞠躬尽瘁”、清廉无私的道德楷模。但批评者认为,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之一,他未能阻止毛泽东发动文革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政治运动。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遗体运往八宝山火化之日,北京有百万民众沿街为其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