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对北京日益重要”
2013年9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第8次二十国峰会前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分别访问中亚4国。如此集中访问中亚多国,这在中国外交史上尚属首次。9月10日一期《新苏黎世报》“国际”栏目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注意到,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倡议建造沿古丝绸之路的“经济带”。文章作者强调,习近平的中亚多国行表明,中国不仅在国内把目光投向西部,而且在前苏联的中亚地区也已站住了脚跟,而该地区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对中国的意义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北京也不得不看到,中亚国家无意过度依赖中国:
“习关于建立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超越了5个共和国的界限。中国意欲拥有一条直至西欧海港的可靠的陆上通衢。中亚问题专家潘图奇(Raffaello Pantucci)和彼得森(Alexandros Petersen)就写道,中国目前是该地区的最活跃分子,将导致介于哈萨克斯坦北部边界和阿富汗南部地区的这个后苏联地区发生社会政治转型。从多种角度看,(中国的)影响早已成为现实。没有中国的商品,中亚的日常生活难以想象。……
“中国运用事实上的强力,—地理上的近距离、讲求效率的建设者、对原料的巨大需求,以及应有尽有的商品。传统上视中亚为自家后院的俄罗斯虽通过使哈萨克斯坦并入与白俄罗斯结成的海关联盟而给中国人设置了一个新障碍,但由于莫斯科不愔柔性外交手腕,而且打不出同样的经济王牌,因此,它的吸引力要小得多。
“纳扎尔巴耶夫、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也力争自己的行动空间。他们不愿陷入过度依赖中国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战略手段也受到限制,一大原因便是,由北京操控的上合组织迄今乏善可承”。
文章最后强调指出,北京重视中亚的一大背景因素就是新疆:
“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相比较,安全政策角度迄今或许未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中国而言,它却具有根本的意义。一个稳定和昌盛的中亚有助于拉拢不听话的新疆。从种族和历史角度看,该地区其实属于中亚(突厥斯坦)”。
学业压力
从小到大,身负学业重压,这在中国是普遍现象、社会顽疾,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国教育部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公布了一项计划,以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其中包括取消一年级生课外作业,一直到3年级,不设考试。相关计划引发热议。《南德意志报》注意到,许多中国家长并不为此欢呼雀跃:
“若以为,中国家长们会为至少取消最年幼学童的家庭作业而高兴,那就错了。相反,很多人心生害怕。原来,中国的教育制度等级严格到毫不留情的地步:众多竞争者要为能进入为数寥寥的尖子学校而拼命。而所有这些艰难最终汇入高校入学考,在许多人的眼里,高考分决定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命运。所有人自始至终担惊受怕,深怕自己的孩子在竞争战中失败”。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