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和欧洲PM2.5指标有所改善
2024年9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被称为PM2.5的纳米颗粒,如果长期被吸入体内,将会造成严重健康威胁,因为这些微颗粒直径不足2.5微米,足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空气中的这些微颗粒通常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运输以及工业生产。另外,森林草原火灾以及沙尘暴也会使微颗粒进入空气中。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科学家拉布拉多(Lorenzo Labrador)表示:“2023年的数据呈现负异常,也就是说,同2003年至2023年的指标相比,欧洲和中国的PM2.5都有所下降。”
9月7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上述报告中强调,空气质量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世界气候组织秘书长巴雷特(Ko Barrett)表示:“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不能被分开处理,因为两者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同时应对。”
世界气象组织强调,造成空气污染的化学物质通常是和温室气体同时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气象组织的报告中称:“气候变化、野火以及空气污染的恶性循环,正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造成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世界人口的90%呼吸着高度污染的空气。
基于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而导致的PM2.5指标在印度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拉布拉多也表示,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一些地区的空气微颗粒水平有所上升。
不过,世界气象组织同时也指出,在中国和欧洲,PM2.5指标则低于平均水平。拉布拉多说:“我们倾向于认为,欧洲和中国空气污染指标的改善是这些国家多年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结果。”他表示,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家们在2021年首次发布空气质量报告时就注意到了这一趋势。
拉布拉多还表示,美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基本“维持现状”,但同20年前相比,2023年的北美森林大火造成了“异常强劲”的二氧化碳排放。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还指出,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沙尘排放也低于往年。
(法新社)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