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 疫情影响春耕粮产
2022年5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上海疫情连两日的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都在千例以下。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週二(5月1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他说,上海近期持续基于三区划分原则,展开“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截至目前,上海划分的封控区4057个,涉及人口数约86万;管控区16484个,涉及人口数约300万;防范区51803个,涉及人口数约1944万。“目前,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上海5月16日新增共823例新冠本土确诊病例,包含746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前一天,上海刚刚宣布分三阶段放松管制,并在6月“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被视为官方设下的“解封”时程目标,但否能实现仍是未知数。盡管上海本週宣布有条件“复商复市”,许多网民仍在网络上表示自己的家门、小区仍处于封锁状态,无法出门。
中国包含上海在内的多座城市已实施数个月的严格封控措施,使得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疫情封锁与俄乌战争带给全球粮食供应价格双重冲击,现在又正值春耕春管的时节,外界也多次表达对中国粮食生产的疑虑。
针对春耕春播,中国官媒新华社5月初报道称,“上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市5806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复产率已超过9成”,上海多个区县的春耕春播春管现场,“农业生产人员已陆续返回岗位,确保正常有序生产。”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5月16日则向记者表示,“春播春管进展顺利”,各地“各春播整体进度略快于上年”。他表示,4月疫情爆发,“春耕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总体有限”。
河北粮作受防疫影响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中国一名网民5月14日在人民网向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县委书记留言,称自己是磁县一名家庭农场主,承包一百多亩地。他表示,现在正值“灌浆”的管理期,也是春玉米的播种期,“想问一下咱县是否可以给办理通行证”。
不料,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县委办公室社情民意办隔日回復表示,“目前我县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县全域必须保持静默状态,民众必须做到足不出户。目前还不能办理通行证。”
根据河北省委会,河北自2022年5月14日起,仅有两个地方为中风险地区。
有关新闻下方,许多不满的网民留言称:“过了播种期还恢复个狗屁的生产”、“国内就只有一种病,新冠病毒。为了防范病毒,其他病就不是病,没粮食了也不是问题,口袋没钱也没问题。新冠没死,可能被经济压死”、“误了农时妳吃什麽?请干部下沈替农耕!真荒唐,田间不比屋里空气好。”
“第一财经”微博报道表示,“公开资料表明,早在几年前,该县的小麦已经实现100%机械化收割,夏播绝大多数也是机械化完成的。因此,在如此开阔的农村,只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就完全有办法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现在一些农民申请‘下地证’而不得,就是一些地方‘毫无大局观、不以民生为重’的懒政体现。”
河北磁县官方则于週二(5月17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復表示,县委网信办监测到网友5月14日在人民网留言反应“承包土地浇地难”的问题后,16日立即责成研究此事。“经部门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网民承包的耕地全面完成了灌溉,反应的问题彻底解决,回访时网民表示非常满意。”
针对疫情影响粮作,中国《经济日报》4月底曾以头版刊载社论警告,中国各地的农业生产面臨中断,可能对长期供应产生不利影响,并将责任归咎于部分地方当局施加的额外严厉限制,以及对病毒“一刀切”的作法。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多次提到中国“粮食安全”,他在今年2月的两会期间强调,粮食问题“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必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4月又再通过《求是》杂志,重申粮安为“战略问题”
2022年,中国制定定了粮食产量超过6.5亿吨的目标。外界关注今年粮食生产在多重夹击之下能否顺利达标。
(澎湃新闻、第一财经、南华早报)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