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頭號健康風險因素
2015年5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血壓:120/80—這是理想值。即使不是在心臟專科大夫那裡看病,當事人也常會被測量血壓。波昂大學教授迪森(Rainer Düsing)解釋說,量血壓已是常規項目,因為,高血壓出現頻繁。如果測得血壓在140—159/90—99之間,便就是高血壓了,定為一級。在德國,大約有3500萬人患高血壓。高血壓又與當事人的年齡密切相聯。高血壓是心臟循環系統疾病的一大誘因,而心臟循環系統疾病又是德國人死亡的最大原因。
兩項指標所指為何?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公佈的血壓值清單,140/90的測量值即算為高血壓。測壓時,總是顯示兩項指標:上面的數字表示收縮壓,下面的數字表示舒張壓—一種血管總是受其影響的基壓。心臟用某種壓力把血送入血管,由此給身體輸氧。各血管十分靈活,具伸縮性。而一旦血管內壓力持續過高,血管便會失去這一特性,各器官也就會因此得不到充分供血,精細的血管系統便會被毀,從而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
身體超重是一大風險因素
除遺傳外,導致高血壓的其他因素有:身體超重、缺乏運動或經常飲酒。甚至飲食習慣也對是否會患上高血壓產生影響。因此,醫生們也一再提醒大家不要攝入太多鹽分。醫學專家迪森解釋說,食鹽和血壓調節功能之間關係密切,一種觀點就是:如果攝入過多食鹽,便只能通過增加血壓予以排斥。雖然相關的討論進行了3、40年仍無定論,但他個人毫不懷疑,食鹽是導致高血壓頻繁發生的因素之一。
高血壓高居榜首
在工業發達國家,高血壓在常見病名單上高舉榜首。不過,每兩個人中間只有一個人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若干年前,在不同國家實施過一項關於高血壓頻繁發病率的對比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德國位居美國、其他歐洲國家和歐洲以外國家之前。不過,迪森教授強調,能肯定的還有一點:其他國家的居民們也有高血壓問題。他指出,在中東地區、海灣國家和中國,發病率都很高,佔總人口的20—30%,並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在50歲至60歲年齡組,發病率達50%。
有治療新法
對那些藥物完全無效或效果不彰的病人,現在也有其他治療手段。其中的一種就是所謂的交感神經術。使用這種方法時,那些主要參與調節血壓的神經被用高熱或低溫萎縮。這些神經屬於植物性神經系統,主管人體的呼吸和物質代謝。在高血壓病人身上,這一神經系統尤其活躍,而一旦被萎縮,它的活動就會減少50%,血壓也能相應下降。
第二種新方法經由頸動脈神經。這些神經監視血壓,並將訊息傳遞給大腦。大腦反過來釋放神經脈沖,以調節血壓。在某些高血壓病人那裡,頸動脈神經受到干擾。這時,人工電脈沖發生器便能提供幫助。醫生把它植入頸部皮下,其作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
這兩種手段問世已有多年。不過,鑑於還缺乏扎實的研究結果,迪森教授認為,它們目前依然更多地帶有實驗性質。
有「金規鐵律」
心臟病專家迪森教授強調,體重和血壓關係密切:體重增加,血壓升高。體重減輕,血壓回落。他指出,減少罹患高血壓風險是可能的。他呼籲,「減少吃鹽!增加運動!運動是極其有效的降壓活動!少喝酒!減少體重!」—它們該是人人都需謹守的預防、減輕高血壓的「金規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