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後首次選舉 演譯民情兩種面情
2015年11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 由於區議會主要功能是諮詢地區事務,不涉全港性政治及重大議題,因此缺乏比較關心政治議題的中產人士參與,加上建制派以豐厚資源在地區深耕,故此區議會幾乎是建制派天下。
今屆區議會選舉, 是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選舉, 雨傘運動孕育了一批年輕的社運員。這批傘兵落區深耕和參選,特別是向建制派挑戰。在面對建制派、泛民、獨立人士及傘兵的選擇中, 香港三百多萬選民到底如何選擇 ? 德國之聲在選區前夕訪問了數名選民, 分析他們支持或不投票背後的信念, 以及對未來香港前景的看法。
珍惜手中一票
80後徐溢加是一名中學老師, 居住於港島半山區。這幾天他不斷在臉書上動員家人及朋友去投票。他深信, 要改變目前香港政治困局, 就要從地區上先改變。在他的選區中, 三名候選人包括: 一名年青的傘兵 , 一名代表建制派及另一名泛民。儘管傘民只是近半年才"空降", 他仍然毅然支持。他坦言, 對傳統建制派只是一味聽命親媚中央,小恩小惠及派餅請客的手法感到厭倦;另一邊廂對泛民的吵鬧內訌感到不滿。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 後者為了自己的選票, 為反對而反對, 並不是真心為香港市民。"我們需要一個與香港市民站一起同心同德的政府!"他感慨地說。儘管有心理準備, 傘兵最終仍會落敗, "無論如何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 他積極鼓勵四周的人去投票, 履行公民責任及珍惜手中的一票, "就是投白票也好, 也是一種表態吧。"
理性、融合
徐溢加的朋友陳綺雯居住九龍東黃大仙區,她響應徐的呼籲, 一早會和家人一起去投票。她心儀於一位年青無黨派的獨立人士, 欣賞他踏實苦幹, 真心願意為區裡居民服務。年青候選人的競爭對手是激進泛民的立法會議員, 長期擁有一大批新移民及基層的鐵票。同為教師的陳坦言, 她投年青獨立人士一票, 是要抗衡這些長期吃老本又激進的黨派; 因對這些以激進漫罵、粗暴無理及毫無建樹如拉布拖延的手法去取悅及爭取選民的政黨感到氣憤。她指出, 整個社會已失去理性的討論及言論空間, 走上兩極的對立面。這種"誰大聲怒吼誰就是對的"錯誤思想嚴重扭曲著年青一代。"我們的社會需要前進, 你看四周的國家及城市已不斷追近甚至超越香港, 我們需要大家理性的、融和的去為香港。"
對於香港的未來,兩名教師坦言並不樂觀。香港政府處於弱勢, 一味只聽命中央,中共也不會給與香港寬大的自由空間;社會上隨著內地新移民越來越多, 人口結構也會逐漸改變, 衝擊著許多香港原有的核心理念。 然而, 儘管悲觀, 他倆強調仍會盡最大的一份力去維系及建設香港。
退休公務員張錦強坦言今天也會去投票, 他心儀新民黨的候選人, 坦言欣賞新民黨在建制派當中較敢言的作風。他表示, 無論如何, 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了,政府及議員必須與中央有良好關係才能推動重大政策。但一味媚主也不行, 所以他放棄了傳統建制派民建聯而選擇新民黨, 期望他們能以敢言又務實的作風為香港服務。早年在台灣念書的張先生, 張調對香港前景仍充滿信心。他指出, 從台灣馬英九也要刻意修復與中共關係便可知道中國是一座巨輪可以幫助推助經濟社會發展, 而香港已回歸祖國了, 中國一定不會讓香港下沉。
選舉憂鬱症
家住港島西區的林華倫仍然躊躇是否要去投票。他坦言兩名候選人真是"選不下手",笑言自己患上了俗稱"選舉憂鬱症": "自稱獨立人士的候選人在這幾個星期才突然冒出來; 另一名民主派我從從沒見過他的蹤影, 說真的, 兩個我都不願投。"因為家裡長者生病入院, 再加上感到區議會也是集中一些民生地區事務, 對政局應該影響不大, 他說最後會看有否足夠時間才去投票。"就是投, 也投白票, 算是盡了公民責任。"
超級足球迷陳嘉雲與球友們仍然熱烈地討論上周舉行的港中足球賽, 他坦言, 今天不會去投票, 因為他已對政府徹底失望, 明年他會先送唸高中的女兒去英國留學, "如果她喜歡那裡, 我們兩年後就申請移民。"他說,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形同傀儡, 就連開口支持港足也不敢; 而教育制度千瘡百孔, 高考文憑試的中文每年合格率才百分之二十, 中文科不合格又升不了大學….陰謀論說政府是故意讓香港的莘莘學子入不到大學, 反而不斷吸納國內的大學生。"以往我也不太相信, 現在我也被迫相信了, 你說, 這樣卑劣的政府, 我還要留下來嗎? 所以我也不會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