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如何清除「薄、王」遺毒?
2017年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我上小學的時候,學生犯了任何錯誤,都要給老師寫檢討。檢討不能就事論事,而要進行深刻的思想挖掘--這並不困難,無論是上學遲到,吵嘴打架,還是考試不及格,思想深處的問題都是同一個:"四人幫"的遺毒(或"流毒")還沒有肅清。
那時我們覺得,"四人幫"真是無所不能的惡魔,他們知道我們將要犯的所有錯誤,早早就遺下了毒給我們,而且還難以肅清。
"'四人幫'的遺毒"成了一個笑話,但是"'文革'遺毒"遺留下來,官方和民間都熱衷於此說。有些人仍然認為這毒來自"四人幫",有些人則認為來自毛澤東,但更多的人籠統地認為來自當時的社會。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發生後,《人民日報》發表著名的"四二六"社論,稱之為"奪權"、"串聯"和"動亂",這些都是官方用來描繪"文革"的詞匯。另一方面,當下民間對於官方組織的網路"小粉紅"團隊,也稱為"網路紅衛兵"。
其實,用"遺毒"來解釋政治現象,這本身就是一種遺毒。它在指責來自別處的影響或者陰謀時,忽略了對當下制度的直接討論。人們沉浸在肅清"四人幫"流毒的狂歡中,卻忽略了檢查鄧小平統治下的專制問題,導致"六四"時"一言堂"決定的血腥鎮壓。
每個官員都姓薄
最近,"遺毒"一詞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乃因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表一篇文章。文章原標題"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向重慶市委反饋巡視'回頭看'情況",但是大多媒體都敏感到其中"遺毒"之說,轉發時均將標題改為"巡視組:重慶清除'薄、王'思想遺毒不徹底"。
文章說,中央第十一巡視組組長徐令義向重慶市領導反饋了巡視"回頭看"情況,其中一個意見是,重慶清除"薄、王"思想遺毒不徹底,國企腐敗形勢依然嚴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巡視組要求重慶認真解決清除"薄、王"遺毒不夠徹底、意識形態領域責任層層遞減等問題。
"薄、王"是指已經被判刑入獄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和他的得力助手前重慶市委副書記、公安局局長王立軍,他們在重慶的主要政績是以"唱紅打黑"為特色的"重慶模式"。他們分別被指證的罪名是受賄、貪污、濫用職權及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和受賄。
這些罪名所涉主要事實對於很多中國官員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唯有王立軍夜逃美領館是一出意外的大戲,但也是長期濫用權力的後果。在人們驚呼重慶"文革"重現的當時,我曾指出"薄、王"並非例外,也非從天而降。在重慶模式和中國模式之間,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我在評論文章《每個官員都姓薄》中指出,"就一個整體的中國模式來說,每一個地方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重慶,每一個官員都可能步薄熙來的後塵。因為這種模式的核心,就是權力不受民眾監督,變成一個個無法控制的怪獸,而這些怪獸又在經濟上嘗到了資本貪婪的盛宴,誰也無法阻止它們走向罪惡的深淵"。
專制遺毒藥力大發
人們曾經對於"薄、王"亂舞、"文革"重來的擔憂,如今已是正在經歷的現實。這篇巡視組的訓令中,用語也和"文革"並無二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這類語言在中國被稱為"文革"語言。這種稱謂在生動描繪其專制特性的同時,也掩蓋了它的廣泛性和當下性。事實上,它是所有專制政權的標配。它揭示了肅清"遺毒"這類政治修辭背後的實質,那就是站隊歸順及強化權力。和當權者站到一邊,就沒有遺毒;反之就是遺毒待肅。
如果說有什麼"薄、王"遺毒的話,這就是毒性所在。它並非薄王專屬,也是毛式遺毒、鄧式遺毒,而且當下正藥力大發,禍及全球。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