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兩會」,習近平的獨舞
2017年3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大政協開會了",這是二十多年前,我所工作的一家報紙報導"兩會"開幕的標題。我們試圖用口語化標題來表達市民立場。它受到了宣傳部門的批評,不是因為不準確,而是因為不嚴肅。嚴肅的標題是《人民日報》那樣的,"×屆全國人大×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還帶眉標和副標。當然,還要套紅。為什麼標題形式如此重要呢?因為從會議本身到媒體宣傳,與其說是參政議政,不如說是朝聖儀典。
近二十年來,很多中國人努力讓"兩會"更像會議一點,甚至向西方議會靠攏。媒體努力去發現其中的爭論性話題,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也努力表演,其中一些人成為"兩會明星"。總理記者招待會則更是竭盡可能地展現風格。對於前幾任念茲在茲的這一類"與國際接軌",習近平顯然並不買賬 。總理李克強遠遠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大放光彩,委員和代表們也乖巧了很多,更多的媒體鏡頭對准了習近平本人。
今年兩會,這種儀典性會進一步加強,西方議會化表演則進一步減弱。那些過去以大膽敢言博取眼球的委員和代表們,多數將沉默不語或者說一些跟等同於沉默的套話,還有一些將把台詞改為溜須拍馬,當然不排除少數人嘴無遮攔"為民請命",真心或者假意,但是媒體不會給他們太多鏡頭和版面了。
習近平不想誤導民眾
今年兩會上,民生話題將更加凸顯。不是因為政府比以前更關注百姓生活了,而是因為政治話題更加敏感了,言論空間更加狹窄了。"民生"一詞在中國輿論中的真實含義是:我們甘當順民,苟求性命於專制;如果苟且偷生還能生活得更好一點,那麼我們會更加順從,甚至高呼萬歲,以自己的存在證明專制的合法性。媒體總是能理直氣壯、義正辭嚴地把把"民生"喊得山響,卻連霧霾都不能自行報導。空氣一年年變壞,維穩一年年加強,千萬留守兒童仍在盼望爹娘。
媒體會盡量從兩會尋找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國防和外交的訊號,但是並不會有實質性的新消息。中共政策的決策從來都是在高層小圈子內進行的,但以前會盡可能通過貌似合乎現代化政府的形式發布,比如兩會。習近平對此不以為然,不少重大決定都是由黨代會或者工作會議直接公佈,比如廢除勞教、"進一步依法治國"、"深化經濟改革"等等。顯然,他不想誤導民眾,以為兩會終將西方議會化。
"君子者,法之原也"
重拳反腐讓更多官員學會低眉順眼,十九大的逼近讓習近平更加迫切地打造個人舞台。新華社發表了辭藻華麗的兩會開幕頌詞《勠力同心聚合力 穩中求進開新局》,強調"上下交而後能成和同之治"--為了在文化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呼應愛曬書單的偉大核心,這篇文章比以往的頌詞更多地引用了古代名人名言。
當然它不會錯過習近平多次引用過的這一句:"法者,治之端也。"當習近平在演講中讀出這句話時,西方輿論大多解釋為他至少在言辭上承認,應該建立和西方法治類似的正義體系。事實上,這句引自荀況《荀子‧君道》的話,即便字面意思也是指的"以法治人",而不是通過法律尋求公平正義。更重要的是,人們似乎不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君子者,法之原也。"比法律更重要的是君道,比法官更重要的是國王。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