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學教師應怎樣講中國?

文山2014年11月17日

《遼寧日報》刊發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認為在大學課堂上,中國成了負面典型的案例庫。文章刊發後,引發激烈反響和爭論。德國之聲就此分別採訪了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師吳強以及中國知名公眾人物司馬南。

https://p.dw.com/p/1Dokv
Stundenten in China Universität Pek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link:http://news.sohu.com/20141114/n406046000.shtml:《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 這篇文章中認為:中國大學課堂上很多老師提到外國時,都是強調外國的好,講到中國時,卻都是舉的負面案例。您看到的現象是這樣的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吳強:我覺得這個說法相當片面,它脫離了課程背景、學科背景。尤其是社會科學,它講究批判性的研究方法。而這些都被《遼寧日報》的這篇文章所歪曲、片面化了。 而我在周邊所看到的,以及我自己上的課程,其實都是基於社會科學的批判性的研究方法在做比較研究。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批評。這些批評有可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也可能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解釋分析中國現在的問題以及現象,而這也會被《遼寧日報》當作是(抹黑),其實這是很荒唐的事情。

司馬南:《遼寧日報》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情況,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判斷,並沒有言過其實。的確,在大學裡面,在一些人文學科的課堂上,有些老師平常散佈的東西,負能量多、正能量少。但這問題不僅限於"外國好、中國壞 ",其實質是:一些大學老師在課堂上背離憲法原則,講社會主義的壞話,想取消共產黨的領導。這在當今中國是由來以久的,三十多年來在大學課堂上常常如此,《遼寧日報》只是說了一個久已存在的事實罷了。其根本原因是,中國這三十多年來,講社會主義、講共產黨的領導不那麼理直氣壯了,相反,嘴上掛著"民主人權自由憲政"、散佈不負責任的言論倒成了時髦。

文章還認為,大學老師不能只像普通人一樣發牢騷。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謹慎。您的看法是?

司馬南:問題實質不是牢騷。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但是牢騷也要有界限,即法律的界限。不能因為有牢騷就可以反對社會主義制度、主張推翻共產黨領導。不能因為自己有情緒,就在課堂上發表負面言論。言論自由是權利,但法律是它的邊界。沒有不受限制的言論自由,不能因為是大學老師就想說什麼說什麼。這豈不是端著共產黨的飯碗砸共產黨的鍋麼?

USA China Sima Nan
中國知名公眾人物司馬南圖片來源: Voice of America

吳強:大學教師都是從自己的學科背景出發,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過程中當然會有許多個人意見,我覺得這是課堂中教師的基本自由權利。(《遼寧日報》)這種片面性的理解,是歪曲性的報導。這是為現在正在進行的所謂意識形態鬥爭而服務的。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報導,而是反映了過去兩年來越來越嚴格的意識形態控制。

文章認為,大學生沒有步入社會,對國情理解不深刻,所以教室應該對學生展現積極的而非消極的中國形象。您同意這個觀點麼?

吳強: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大學是中國培養精英的地方,尤其是社會科學領域,大學必須對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發展方向做精英化的、高水準的探討。對於這樣的探討、對於這樣培養未來精英的場所,是不應該加任何限制的。其實,大學課堂並不是面對"沒有進入社會的學生",而是面對"成年人",而且都是未來中國的精英,對他們的教育應該符合精英教育的方式。而精英教育,應當採取自由、開放、批判的方式。

司馬南:青年在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應該汲取各個方面的訊息。但這有前提:必須要實事求是,不能編造訊息、不能以偏概全;否則背離了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誤導。

文章提到,部分老師故意和中央政策唱反調,對黨的理論不屑一顧,大學教師缺乏國家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並認為這是嚴重的問題。您認為,這種現象是否存在? 這是否是一個"嚴重問題"?

司馬南:這是中國目前存在的非常嚴重的問題。這種問題不但存在,而且比《遼寧日報》文章中所寫的要嚴重得多。在北大、清華,以及培養共產黨高級幹部的中央黨校,也有教師背離憲法原則,不顧基本事實信口雌黃,肆意表達對國家根本制度的不認同。這種言論儘管一再被批評,但那些人依然我行我素,延續了三十多年。中共歷史上,胡耀邦、趙紫陽都是任期沒干滿就下台了,就是因為犯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就是只將改革開放做生意,不講中國人浴血奮斗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儘管這兩任總書記都被換下台了,但是大學裡的那些知識分子,依然沒有轉過彎子來。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這些年來的政治環境,有人打著思想解放的旗號反對四項基本原則。這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

吳強:我覺得這些問題並不成立。即便是存在一些批評,這些老師也是在以批評的方式表達政治上的認同。而《遼寧日報》卻對這種政治上的認同方式採取了大字報式的批判,實際上反映了中國政治生活中,國家認同和政黨認同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則是當代中國政治最微妙、最有趣的部分。而這種批判,正反映了當局試圖在意識形態領域加緊控制,把大學課堂當作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陣地。

您認為,在大學課堂上,學術自由和愛國主義,究竟哪個更重要?

吳強:我相信,這兩點在大學課堂上不矛盾。我認為,大學教育應當以精英教育為主。而誰來主導精英教育呢?我覺得大學教師毫無疑問擁有主導權,大學課堂不應該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陣地。

司馬南:學術沒有超越於憲法之外的自由。愛國主義是公民的基本情感,學術自由則是學術活動中的一個規範。學術自由如果違背了憲法當中強調的"熱愛祖國"這樣的憲法原則,學術自由必須讓路。沒有純粹的學術自由。依我所見,今天中國強調學術自由而違反憲法原則的一些人,他們要的不是學術自由,而是想要推翻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