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與中國漸行漸遠?日本為何強化對台連結?

鄭仲嵐
2022年6月10日

2022年是中日建交、台日斷交50週年。身為美國的盟友,日本在區域安全上對中國多有戒備,開始強化太平洋的防衛態勢,也特別關注台海局勢。這一連串的佈局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https://p.dw.com/p/4CVsG
Illustration | Japan und China
圖片來源: daniel0Z/Zoona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在當地時間週四(6月9日)早晨舉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5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席次改選。日本再度獲選為亞洲太平洋區的成員,任期從2023年1月開始起,為期2年。這同時也是日本自2016、17年以來,第12度獲選為非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為美中俄英法。非常任理事國方面,這次除了日本以外,瑞士、莫三比克、馬爾他和厄瓜多也一起當選,分別接替印度、挪威、肯亞、愛爾蘭和墨西哥的席次。

隨後在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自前往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保障會議。在約30分鐘的演講中,岸田再度強調尊重「國際秩序」的重要性,並提出強化安全保障、無核武的世界、改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與攜手創建經濟安全保障等提案。

原先亞洲安全保障會議,是國防部長級會議,美國跟中國也分別派遣國防部長奧斯丁及魏鳳和與會。日本高規格由首相親自出席,也是自2014年克裡米亞被俄羅斯侵佔,安倍晉三親自出席以來,睽違7年再有日本首相出席該會議。

日本重回非常任理事國席次,以及岸田文雄親赴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保障會議等,都在在顯示日方高度重視近來的國際安全維護議題。

日本福岡女學院大學特任教授,專長聯合國外交理論的川端清隆,就對日本《每日新聞》表示「日本在聯合國的資金捐贈與人道支援已久,重回安全理事會後發言權力更高,必須在和平維持活動及調停上發揮積極作用」,認為未來兩年至關重要。

Infografik Luftraumüberwachung Ostasien DE
在強化亞太地區的和平同時,日本也被報導,在替可能的衝突發生做準備。

一連串動作中方不滿?

先前日本《產經新聞》就在6月4日頭版獨家報導稱,在2022年夏天起,將派遣現任防衛省文官職員前往台灣,與當地的退伍自衛官等組成2人小組,強化情報蒐集能力。

消息一出,台灣外交部雖無特別評論,卻也對「日本政府已多次在國際場域呼籲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表示歡迎與感謝」。

隨後就在6日,日本《共同新聞社》也獨家報導,未來日本自衛隊將設置統合陸海空三軍的「統合司令官」、並新設「統合司令部」,報導並稱「有鑑於中國海洋勢力擴大及未來資電作戰、宇宙等事務上,需要高機動性的新職位」。

而就在7日,岸田文雄內閣也公佈被視為未來5年施政方針的「骨太方針」(基本國策),當中除了強化人才培養、綠能科技及產業轉型等,當中也提及「強調衛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些原先是過去外交場合已提及的話語,也在6日執政的自民黨內部會議要求下,也將其納入方針中。

7日當天,中國政治局常委楊潔篪也與日本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通電話,但是雙方除了「深化合作,妥處分歧」、「共同構築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等詞語,以及各自抒發在台灣、釣魚台問題的立場上,表面並無進一步深入對話。但不少日媒解讀,中方藉此電話會議牽制,甚至警告日方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能成「第三選項」?

對於日本一連串動作,深化對台灣及亞太地區事務的關心上,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專長亞洲政治史的川島真,在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就指出:「日本在未來將不得不對抗俄羅斯、中國和北韓(朝鮮)直接威脅。此外,日本在與美國結盟同時,已在美中衝突下,對中國有更強烈的認識」。

而這種認識是正面亦或反面,川島真指出,從四方安全對話(QUAD)到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都是在防止中國在政治及經濟上的威懾,自然讓中國心生警惕。

然而,川島真也分析,日本現在追求「競爭之中對話」,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方式,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之際,應該競爭中,也要制定與中國「新合作戰略」。他認為未來中國會以糧食或能源支援來持續深化與其他國家合作,讓那些國家「與美國距離漸遠」。

因此,先前岸田文雄及外務大臣林芳正等在4月底及5月初分別造訪東南亞、南太平洋島國與中亞等多個友邦,川島真認為這正是日本意識到中國外交動作下的鞏固戰略。但他也稱「日本(對各國)強調不允許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和侵犯主權是有必要,但可能要避免過份強調『民主自由』等價值觀,避免現階段刺激其他國家」。

川島並說明,如果日本政府拿出魄力跟身段柔軟,有可能在亞洲國家中,成為美中之外的「第三個選項」,這或許是近期日本這一連串外交方針的用意。

Japan | Shinzo Abe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6月5日在東京表示,理念相同國家間的關係應加強,創出讓中國放棄武統台灣的狀況。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安倍是推動要角?

而事實上,從先前的防衛省文官派遣、到司令部設置、再到「骨太方針」中明確記載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等,前首相安倍晉三也被視為是運籌帷幄的要角。日本《富士電視台》稱,除了台灣之外,包括期限的「未來5年」以及希望防衛費用比照北約國家來到至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等,傳出都是安倍的「極力建議」。

甚至根據《產經新聞》報導,原先自民黨內至少7名議員提案要讓台海和平列入本文內,但跟岸田政權幾經交涉後,最後才以「註釋」方式標記。黨內較鷹派的前自衛官、現任參議員的佐藤正久就稱「雖然不至於滿分,但將台灣標記在方針內,已經有很大的意義了」。

日媒認為,不納入本文而已註釋標記,也是岸田政權避免跟中國近一步擦槍走火下的考量。但無論如何,中方對日本的戒心將會與日俱增,加上安倍晉三先前數度傳出有可能在7月底訪問台灣等,一但成行,雖然安倍已非首相,但其指標意義勢必讓中國大動作抗議。

其中日媒也分析,雖然日本做出不少新表態,但主要癥結點還是在重回非常任理事國後,如何未來協同歐美國家爭取「常任理事國」席位,但在目前跟中國關係不明確下,日本這些外交動作影響仍有限。未來當務之急,則是先以非常任理事國之姿,呼籲改革「強制否決權」等安理會固有積習,否則難以進一步和緩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