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合國:保護自然須與扶貧並舉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2月27日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意識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因為人們在保障了自己的生存權之後,才會去考慮保護自然。聯合國環境署的負責人托普費爾認為,那些保護自然的國家也必須為扶貧做工作。

https://p.dw.com/p/82qG
剛果雨林圖片來源: dpa

托普費爾說:「所有人都希望保住熱帶雨林,這就對了。想要讓赤貧的人保護熱帶雨林,這就有些難度。我們要為這些人提供其他的選擇。」

托普費爾指的這些人是那些通過焚毀熱帶雨林獲得土地,從而靠種植農作物養活全家的窮人。托普費爾指出,只有通過有效的,經濟有保障的發展合作,才能夠為這些窮人提供其他的選擇。發展中國家不僅能夠為保持物種還能為全球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而中國和印度等門檻國家對全球環境的污染在不斷增加。印度的石油消耗量是1992年的兩倍,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緊隨美國之後。

托普費爾呼籲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要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想要勸說發展中國家很難。讓他們改變國家的能源結構,偏離以煤炭或者石油為主的化石燃料,這樣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不然的話,環境受到污染遲早是他們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

西方的發展援助不僅僅是出自憐憫,而且也是一項投資,會給西方國家帶來回報,例如安全。因為,如果不能持續利用自然資源,更好地保護自然資源,發展中國家將會出現更多的緊張局勢,發生例如爭奪水源的衝突,最終將抑制世界經濟的增長。

而西方國家降低貿易壁壘,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等,也會創造穩定。但前提是,發達國家將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托普費爾說:「以非洲為例,非洲幾乎只出口原材料。現在,那裡的木材出口無需徵收關稅,而如果他們在本國內將木材加工成半成品,卻要繳付高額關稅。這樣,就不能指望非洲國家投資在本國加工原材料。」

而這對加強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夠減少貧富之間的差距。而環境遭到污染,第一批受害的將是窮人,「環境是控制全球最有害物質擴散的一種手段。這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以及發達國家的錯誤的消費結構。」

列文斯通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