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比並非真誠的言辭要好」
2007年6月5日德國之聲:本次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舉行的G8峰會,除氣候外,第二重要的議題就算是非洲了。這讓人想起兩年前在蘇格蘭舉行的G8峰會,當時,英國首相布萊爾也將非洲作為首選議題。那次會議制定了怎樣的目標,今天看來,完成的程度怎樣?
萊森:那次會議制定的最主要目標是替非洲最貧困的18個國家減免債務,借貸方是世界銀行和非洲發展銀行,免除的債務總值高達430億美元。此外,那次峰會還計劃將發展援助款項從500億美元提高到1000億美元。雖然免除的債務已經記賬,算作了發展援助款項,但1000億美元的援助款項仍然沒有完全落實。
德國之聲:這種將免除的債務算作發展援助款項的做法是通行的嗎?
萊森:其實不是,但它可以美化賬面。實際上,被免除債務的國家從未開始過償還這些債務,他們早就有權不還或推遲償還債務,他們今後也不會有能力償還那些債務,因此,免除的那些債務實際上不存在。
德國之聲: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G8國家(除去俄羅斯)的發展援助款項2006年比2005年有所降低。不過,峰會前夕梅克爾總理宣佈,從2008年起,德國每年的發展援助款項追加7.5億歐元,德國以此想達到什麼目標,想改善一下自己作為發展援助者的形象,提高一下西方的可信度?
萊森:德國沒有百分之百地信守自己兩年前在蘇格蘭峰會時許下的諾言。現在增加款項,縮短同許諾的距離。這樣,作為G8峰會的東道國,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德國之聲:如果中國也向非洲國家提供貸款或無息借貸,它們也可以看作是對非洲的援助發展款項嗎?
萊森:當然是,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是,如果它們是無息或者是低息貸款的話。補貼款項當然更是。
德國之聲:在非洲問題上,歐洲批評中國的一條重要理由是,中國讓非洲國家再度陷入債務危機,而恰恰是歐洲剛剛讓他們擺脫了這一危機。您對此怎麼看?
萊森:進行一個有根據的判斷,需要有透明度的支持,需要有可靠數據。現在我們還缺乏這一透明度,因為迄今為止,中國方面拒絕公佈全部相關數據。但透明度還有另一方面的含義,即人們可以看見,用這些發展援助款項建起了什麼項目。近些年來,中國在非洲投資修建基礎設施,提高了當地的生產潛力,由此,相關國家的借貸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我更傾向於排除非洲再度陷入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在我看來,發生這樣的事,至少不太可能。
德國之聲:那麼西方國家為什麼大驚小怪,不斷批評指責中國呢?
萊森:那是因為非洲不再只屬他們的領地,現在來了中國,來了印度,有了競爭。就修建基礎設施而言,現在中國或印度的項目就經濟核算的多。
德國之聲:難道競爭不是促動事業發展的動力嗎?
萊森:競爭對非洲而言是件好事,至少要比經常聽到的並非真誠的言詞要好。非洲有了競爭,有了合作選擇的對象,自然不再完全依賴於西方,因此,對非洲而言是積極的發展。
德國之聲:難道不是來自中國的貸款讓一些獨裁統治得以維持嗎?
萊森:可能在一、兩個國家是這樣,比如經常提到的蘇丹或辛巴威、安哥拉,但中國已越來越多地注意到這些指責,已在它的補貼對象國名單上刪除了這些國家。
德國之聲:怎樣對中國在非洲扮演的角色做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
萊森:同一般觀察者得出的結論相比,我的評價要積極的多,可能也比G8國家的首腦做出的評價積極。我的評價之所以積極,有以下原因:1.中國在那裡購買原料,增加了非洲的收入,非洲即便是在今後也是一個以原料為經濟發展導向的地區。2. 現在,同非洲做生意的對象增多,中國,還有其他經濟門檻國家都加入進來。3. 建設基礎設施。4. 最後一點,也是常常被忽視的一點,中國人來到非洲,同這些人一起來到非洲的是中國的廉價商品,這就大大擴展了非洲消費者的選擇餘地。
萊森(Helmut Reisen)任職於經合組織(OECD)發展中心,同時兼任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在發展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全球化問題上發表過許多論文和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