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步履依舊蹣跚
2012年12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11月底突尼斯發生數次騷亂以來,已有上百人受傷。在北部省份西裡亞納(Siliana),示威的工會成員與警察發生了持續多天的暴力衝突,造成超過300人受傷。該國最大工會組織--突尼斯總工會(UGTT)的支持者在那裡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社會不公和警察暴行。本月初在突尼斯市,突尼斯總工會組織的一次集會遭到了多個伊斯蘭激進分子的襲擊,被棍棒擊倒在地的受害者有數人。而突尼斯其他地區的局勢也十分緊張。"阿拉伯春天 "革命始於突尼斯。現在距離2010年12月17日開始爆發的"阿拉伯春天"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該國的情況仍然動蕩。
整個"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導火索是一起發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兩年前,突尼斯南部西迪布濟德(Sidi Bouzid)一個水果小販,因為不滿當局的強暴執法,引火自焚表示抗議。消息傳出後,激起了多個城市民眾因為對政府濫用權力和腐敗不滿而潛藏的怒火,爆發了 「茉莉花革命」。星星之火迅速向其他阿拉伯國家蔓延開來。在去年年初,突尼斯前獨裁統治者本阿裡下台。而異常艱難的政治秩序恢復過程也從此開啟。2011年10月選舉中,伊斯蘭復興運動黨(Ennahda)當選執政。不過該黨執政後,突尼斯社會兩極化越來越明顯。伊斯蘭復興運動黨和薩拉菲派都主張,伊斯蘭教要在政治和社會領域中擴大影響力。而世俗派勢力對此表示擔憂。這些人由多個黨派以及十分有影響力的突尼斯總工會作為代表。"國際危機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北非事務負責人威廉‧勞倫斯(William Lawrence)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突尼斯社會兩極化越來越明顯。而最近的暴亂、攻擊和總罷工等事件可以看到"突尼斯局勢明顯不斷惡化"。
位於華盛頓和突尼斯市的"伊斯蘭與民主研究中心"負責人及創建人拉德萬‧馬斯穆迪(Radwan Masmoudi) 也看到了這種兩極化的趨勢,他說:"兩派的人都對另一方心存恐懼。而這種恐懼心理的存在是有根據的。"一方面,因為遭受了幾十年的壓迫,給伊斯蘭教徒造成了一種恐懼心理; 而另外非伊斯蘭的一方則擔憂,突尼斯會變異為伊朗或者是沙烏地阿拉伯模式。馬斯穆迪表示:"我認為,這個矛盾的解決辦法就是要鼓勵雙方對話和尋求共識。"伊斯蘭與民主研究中心致力於促進雙方進行對話。
經濟--老大難問題
比社會矛盾更棘手的問題無疑是突尼斯的經濟現狀。在兩年,失業率高、對獨裁的憤怒等原因使得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前走上街頭進行抗議。除了自由和尊嚴之外,示威者還要求得到工作職位。年輕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沒有工作是導致這場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現今他們的境況並未出現改善。另外,對政府以及領導人的質疑情緒也仍然存在。國際危機研究機構的勞倫斯說:"爆發革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腐敗,而在這一點上目前仍不清楚是否已有改善。"
在革命爆發之前,突尼斯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總統本阿裡家族和他妻子特拉貝爾西(Trabelsi)家族的掌控之中。而突尼斯新的領導層是否本分守己目前還並不清楚。拋除這點不談,勞倫斯表示,無論是伊斯蘭復興運動黨還是聯合執政夥伴,在經濟政策方面都十分有欠經驗。而要重振本國經濟,突尼斯則需要依賴於外國援助。勞倫斯認為特別是歐洲要給這個地中海南部國家提供幫助。很多公司早已離開了突尼斯。勞倫斯說:"這些公司當然有足夠的理由離開突尼斯:局勢不穩、罷工、隨時會有遭受暴力的危險。"而只有創建一個有利於投資的氛圍情況才能出現轉機。
"伊斯蘭與民主研究中心"負責人馬斯穆迪相信,突尼斯過渡穩定、發展興旺也是符合歐洲利益。他說:"突尼斯可以成為一個模範榜樣,給其他國家比如利比亞或者是埃及指出一條通向真正民主的道路。"他還補充說,而突尼斯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歐洲必須給予其更大的幫助。"在前蘇聯解體之後,歐洲曾經給東歐提供幫助,而歐洲應該以同樣的方式來幫助突尼斯。"
作者: Andreas Gorzewski 編譯:文木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