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公共機構歧視移民?
2012年12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反對移民融入的德國人霸佔了公共機構的領導職位。經合組織(OECD)周一在柏林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在34個經合組織的成員國中,在移民家庭子女進入公共行政機構工作的比例方面,德國"令人遺憾地排在末尾"。該研究課題負責人裡比希(Thomas Liebig)指出:"沒有一個國家的公共行政領域中,外來移民後代所佔的比例比德國更低。"根據該機構提供的數據,2008年,在15歲到34歲的年輕人當中,來自移民家庭的德國青年當上醫生、教師或者國家公務員的幾率是非移民家庭子女的一半。在所有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只有盧森堡、比利時和丹麥的水準跟德國接近。
移民進入德國就業市場
這一移民就業上的空缺之所以非常值得警惕,是因為這一現象在向整個社會發出訊號。裡比希強調:"如果能夠當上教師、醫生或者法官,外來移民就可以給整個群體做出榜樣。"假如更多的移民進入國家機構工作,就可以進一步促進融入進程,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已經出現可喜進展的情況下。
根據經合組織的這一調查,在過去十年裡,德國外來移民當中,高素質人才所佔的比例已經提高了5%。"新移民如今的整體教育程度,已經遠遠高於十年前。"尤其在德國、丹麥、盧森堡和荷蘭幾個國家的教育領域,這一發展尤為具有典範性。如今在德國,擁有大學文憑的移民比十年前人數甚至增加了12%。
這一教育上的進步也對移民的就業情況帶來了積極影響。2010年,移民的就業率平均達到65%,這一比率僅僅比非移民背景適齡人群的就業率低兩個百分點。外來移民在德國最容易找到工作的是私營經濟領域。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移民家庭的子女甚至比例有些超高,尤其是與在公共機構的情況相比的話。裡比希得出結論道,這一結果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對於年輕的移民來說,取得高學歷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在德國得到事業成功的保障。
公共領域的融入遭到嚴重忽視
經合組織的專家認為,造成移民家庭子女在德國公共機構就業機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意願的缺乏。"直到幾年前,政界根本沒有為此作出努力", 裡比希批評道,德國聯邦政府的各種融入計劃當中,嚴重忽視了公共機構的就業這個話題,這一錯誤是"不可原諒"的,"直到最近的一部全國融入行動計劃中,人們才意識到這個漏洞,開始採取初步的措施"。
與德國相比,其他國家較早地意識到這個問題,認識到讓移民在公共機構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能夠對促進融入政策的成功起到燈塔式的模範效果。其中,挪威、比利時和荷蘭的融入方案尤為先進,這些國家的政策讓移民的融入在社會各個層面得到更廣泛的體現。"在這方面,德國還非常落後,而正是因為國家原本可以對此施加影響力,這樣的落後才格外的令人惋惜。"
作者:Richard Fuchs 編譯:雨涵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