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 憶文革
電影是記錄和重新詮釋歷史的一種方式。而以文革為題材的華語電影卻為數不多。以下這些經典電影中,您看過幾部?
芙蓉鎮
影片根據古華所著同名小說改編,於1986年上映,反映中國建國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2009年,網易將這部影片稱作「反思文化大革命傷痛的高峰力作」,並指出:「從很大程度上可以說,謝晉導演用真正藝術家的高度自省責任感拍攝完成的該片,其對文革悲劇進行人性反思和批判的力度是時至今日的中國電影中最為尖銳犀利的!」
霸王別姬
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領銜主演。1993年,《紐約時報》就《霸王別姬》評論指出:「每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影片,不論多客觀,都在提醒傷痕纍纍的中國人: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一種生活方式,迄今仍沒有健全的法律系統、沒有基本的民主和人權來預防這些破壞性的力量再次重現。」當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另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活著
讀者對余華的同名長篇小說應該並不陌生。這部1994年出品、由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講述了由葛優和鞏俐飾演的福貴一家的坎坷遭遇。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影片中的重要章節——文革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活著》曾榮獲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
影片的名字和文革相關的」灰暗和壓抑「恰恰相反。確實,這部1993年出品、姜文執導的影片雖然以文革為背景,但是全片除了紅旗飄揚和標語遍地的鏡頭外,基本沒有特別明顯表現文革的畫面。南方周末曾評價寫道:」不同於其他表達創傷的電影,至少在表面上看,無論是文革那真切的疼痛瞬間抑或傷感的傾訴,這部作品均不直接去觸摸;取而代之,電影聲嘶力竭地渲染著另一種氛圍——略帶詭異,卻是不可否認的光芒四射。」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影片改編自旅法華人導演戴思傑同名暢銷書,講述了70年代知青的故事。由陳坤和劉燁飾演的一對好朋友在下鄉期間得知,被稱為「人民公敵」的四眼先生私藏大批禁書,包括雨果和巴爾扎克等人的名作。後來兩人不約而同地愛上了周訊飾演的小裁縫。三人對巴爾扎克的作品都非常著迷。因為該片的投資方為法方,所以2002年代表法國片入選了金球獎。
長恨歌
2005年,由關錦鵬執導、鄭秀文和吳彥祖主演的《長恨歌》入圍威尼斯影展,但在參賽前,據網易和搜狐等中國媒體報導,該片因內容涉及文革,內地電影部門對此相當緊張,要求導演關錦鵬就個別敏感劇情作出刪剪,否則影片不準遠赴威尼斯參展。「人民網」隨後則稱:涉及「文革」敏感劇情的《長恨歌》已經通過電影局審查,並未像傳言般遭到刪減。
山楂樹之戀
由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文藝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文革時期純真而受壓抑的愛情。影片於2010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取得1.6億票房,打破當時大陸文藝片票房紀錄。《山楂樹之戀》曾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將,並入圍2011年柏林電影節的新世代單元(Generation)。
歸來
這又是一部張藝謀執導的涉及文革題材的影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鳳凰網」2014年在解析這部影片的文章《失憶,文革最大的後遺症》中指出:「那一些張藝謀的同齡人,那些文革的親歷者,想必會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順便也看一看那個不易覺察的張藝謀。他們會看到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中,倖存下來的女人,其實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