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國慶慶典之四:十周年慶典與「十大建築」
2019年9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十周年慶典,中方邀請了87個國家的領導人前來觀禮,而主角只有一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
老赫到首都機場,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迎接;毛澤東和老赫並排進入主席台;慶典儀式上,老赫代表蘇聯和兄弟國家致祝詞。風風光光的,喜笑顏開。
可是,風光的背後則已貌合神離。蘇聯已經開始從中國撤走專家了,中蘇的"蜜月"期結束了。"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等等口號,開始朗朗上口。十周年就是展現志氣和能力的最好機會。鋼鐵"元帥升帳",我們把"趕英超美"一肩挑了;"十大建築"告訴老赫,"死了張屠戶,不會吃帶毛豬",沒有蘇聯專家,我們照樣"當驚世界殊"。
所以,慶典遊行隊伍中的北京建築模型,成為除"鋼元帥"外又一引人注目的亮點。《人民日報》報導說:"首都的建築工人抬著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建築物的模型。其中有人民大會堂和其他新近落成的高大建築。這些建築標誌著中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建築水準的提高。"
陳毅元帥特別發表署名文章《有志者事竟成--建國十周年北京建築工程巡禮獻辭》,禮贊曰:"國慶工程是總路線的體現。國慶工程是大躍進的體現。國慶工程是全國大協作的體現。工農業大躍進創造出'中國速度',而國慶工程又是這速度的具體體現"。"你瞧,中國的古語多麼動人,它說:'有志者事竟成!'"
這"一座又一座"是幾座?陳毅文章提到十座:一人民大會堂;二革命博物館與歷史博物館;三農業展覽館;四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五北京火車站;六民族文化宮;七工人體育場;八華僑大廈;九北京各個賓館旅社;十工業展覽館。
這就是以後說到十周年慶典必然提到"北京十大建築"來源。
再上溯歷史,中央決定在北京興建一批建築,始於1958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為了迎接共和國的第十個國慶紀念日,要改建天安門廣場,並在北京建設一批公共建築工程。北京成立了劉仁、萬里等參加的"國慶工程"小組,中央由周恩來總理負責指導,北京市由時任副市長的萬里具體領導和負責。
這項決策就是沖著老赫來的。據曾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的著名設計師張镈先生回憶:"此時'大躍進'之風已經鼓動起來,而中蘇關係卻趨於惡化,赫魯曉夫在自誇其'馬鈴薯燒牛肉'式的共產主義同時,大肆攻擊中國的'大躍進'搞糟了,'窮得沒有褲子穿'。" 萬里在北京市國慶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說的更直白:"不是有人不相信我們能自己建設現代化國家嗎?老認為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嗎?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用行動和事實做出回答。"
1958年9月5日,萬里召集千餘名建築工作者開會,傳達中央關於籌備慶祝建國十周年的通知,要求在建國十周年到來之前,改造好天安門廣場,建好人民大會堂、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國家劇院、軍事博物館、科技館、藝術展覽館(即北京美術館)、民族文化宮、農業展覽館,加上原有的蘇聯展覽館(即北京展覽館)。另外在玉淵潭公園附近建十幾幢別墅式的賓館。這就是最初確定的"十大建築"。
與陳毅署名文章提到的十大建築對照,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合為一大建築,科技館、國家劇院、藝術展覽館闕如,增加了北京火車站、華僑大廈、民族飯店、工人體育場。不過,饒有趣味的是,"釣魚台國賓館"在陳毅文中以"北京各個賓館旅社"替代。
"十大建築"的建設與天安門廣場的改造,整體設計上要融合在一起。這是中央的精神。據此,北京市規劃局提出"十大建築"中的國家大劇院、歷史博物館、萬人大會堂和革命博物館都安排在天安門廣場內,兩兩相對,分立於人民英雄紀念碑東西兩側,國家大劇院恰好是大會堂的"對門"。時任市委秘書長的賈星五認為:為突出天安門廣場的政治意義,"國家大劇院不能對著大會堂,要拿出廣場。"。這一拿,就拿出了歷史的時空--國家大劇院1997年才重新提上建設日程。
"十大建築"具有政治意義,拱衛著政治中心天安門廣場,佈局就確定下來:廣場正中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側為萬人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則合二為一,居廣場東側。廣場南側拆除中華門,廣場也由原來的21公頃擴大到44公頃,還可預留另外兩座大型公共建築的位置。天安門廣場也有了中國傳統"左祖右社"的建築佈局。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的基本格局。
因為"十大建築"的政治象徵意義,中央和北京市都很重視。陳毅的署名文章提出"十大建築"名錄後,中央經過認真考慮,對"十大建築"名錄作了調整。
1959年10月8日, 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慶祝十大建築工程和密雲水庫欄洪工程建成。會上正式確定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名錄:一、人民大會堂(1958年10月28日破土興建,1959年9月25日建成);2、中國歷史、中國革命博物館(1958年9月28日動工, 1959年9月20日完成);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959年8月建成)四、北京民族文化宮(1958年10月13日開工,1959年9月建成)。五、北京民族飯店(1959年9月建成);六、華僑大廈(1959年9月建成);七、釣魚台國賓館;八、全國農業展覽館(1958年12月開工,1959年8月30日建成);九、北京火車站(1959年1月上旬動工,9月15日完成)。十、北京工人體育場(1958年9月17日正式開工,1959年8月27日建成)。
如今,共和國歷史即將走近70年,在北京,"十大建築"依然是地標性建築。
徐慶全為中國當代史學者,前資深媒體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