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籠罩 跨足兩岸的台灣藝人「進退兩難」
2021年8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藝人徐熙娣(小S)在社群網站上向台灣奧運選手表達支持、稱其為「國手」而遭中國網民舉報「台獨」。短短一天內,她迅速被中國廠商切割,有4間中國品牌解除代言,損失高達新台幣3,200萬元(約人民幣745萬元)。
這起事件掀起了一波針對台灣藝人奧運立場的檢討浪潮。台灣歌手蔡依林、徐佳瑩及魏如萱等都陷入了「輿論翻車」的窘境,縱使小S數天後在官方微博上貼文寫道:「我不是台獨」,都難以平息中國網民的不滿。
中國官媒也發文呼籲網民冷靜。有中國解放軍背景的《海峽之聲》為小S緩頰,請大家多「換位思考」好去瞭解複雜的台灣社會,但許多網民仍舊不埋單。有中國網友表示:「現在兩岸的關係,已經不允許在這裡模棱兩可、和稀泥了。要麼明確表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支持統一,要麼你是台獨......你不承認,那就滾蛋,沒什麼好說的。」
非黑即白、要求表態的氛圍,已讓許多藝人選擇噤聲。一名曾往來兩岸三地間的台灣資深音樂人Robert(化名)向德國之聲表示:「遇到這樣的事情大概就只能閉嘴,因為你說什麼都會是錯的。我擔心外界只把它看為單一藝人的公關事件,因為如果連小S這種在兩岸間最紅的藝人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代表這反映了整個台灣演藝產業都無法處理的一個問題。」
一百種「被台獨」的方式
Robert觀察,兩岸演藝圈過去是有善意存在的。直到2018年,中國樂團來台巡演都還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香港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後,就開始改變。「我覺得香港反送中是一個節點。在那之後,你真的不知道你會因為什麼事情被舉報、被封殺,」他說。
「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同一年10月,擔任台灣音樂獎項「金音獎」評審團主席的華語知名樂團五月天成員瑪莎,曾在公佈入圍名單時與時任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同台,此舉引來大批中國網民質疑瑪莎的政治立場。同年11月的頒獎典禮上,瑪莎並沒有出席活動。
中國網民對於演藝人員「政治正確」的要求,也促使越來越多在對岸有活動的台灣藝人開始進行自我審查。Robert表示,除了絕對不能跟有台獨立場的藝人或樂團同框以外,過去社群媒體上的貼文是否有敏感內容也要特別留意。
他舉例,這一次小S事件也連帶使得資深台灣經紀人陳鎮川一則10年前的貼文被中國網友翻出,文中寫道:「在那個市場努力,是為了養我在這個小島的家,這是無奈也是現實。」目前陳鎮川的臉書、Instagram帳號皆已關閉。
另一名台灣演員柯佳嬿,則因代言台灣飲料時,廣告版面標註該產品有「國家認證」,同樣也遭中國網民點名有「台獨」嫌疑。
一名有超過十年演藝資歷,於前幾年進軍中國,在當地參與電視節目與主持活動的台灣藝人也向德國之聲表示:「我感覺以前(台灣藝人因政治立場被出征)都是個案,但在「反送中」之後,大陸人在遇到台灣人的時候,都會很希望我們能夠表態,也感覺對方急著想讓你明確地知道,自己歸屬於哪裡。」
她又說:「如果你兩邊的錢都要賺,就要找到一個生存之道。像我就不會在社群媒體上關注公眾議題,很容易擦槍走火,我只分享我自己的工作狀態,像參加哪些節目,絕不去踩敏感的點。另外有些很有guts(膽識)的,就是選擇大陸(市場),這也是他們的生存方式,那也有像董事長樂團那樣(選擇台灣市場),就是愛台灣的。」
為求生存,這名不具名的女藝人到大陸發展。但同時她也不像黃安、劉樂妍等台灣藝人,公開表明自己支持中國統一台灣。
「我在大陸主持的時候,(節目畫面上)他們一定會寫我來自中國台灣。但我能做的是,我在台灣這邊就截圖把它弄掉,或者就不要貼文分享。」她說。「在大陸的社群網站,我都不會提到中華隊加油,連加油都不要提,但我也不會幫中國隊加油,那也是很嬌情。」
這名台灣藝人透露,「演藝界許多公司都拼了命想把藝人送到對岸,這是毋庸置疑的。歌手怎麼游都要去,去那邊熬去那邊蹲。大家都知道對岸有工作機會。」
這樣站在兩岸中間的藝人,不僅會遭中國網民攻擊、也時常會受台灣網民撻伐。對此,Robert則認為:「我覺得台灣網民經常放過那些完全選擇對岸的藝人,對於在卡在中間的人則很苛刻——他們其實也很無奈,一方面害怕自己會傷害到那些和他們真實合作過的中國產業人士、一方面對於台灣的價值還是有認同。」
他擔心,假設大家最終都索性往對岸靠邊站,那也就無法留下什麼自由表達的空間了。
難以迴避的市場
中國演藝市場的高額薪資始終是台灣藝人西進的一大誘因。《新京報》報導,中國頂尖「S級」藝人拍攝綜藝節目通常一集片酬就有人民幣500萬元,而根據《蘋果日報》整理的台灣綜藝主持人薪資,最賺錢的主持人吳宗憲,主持一週節目片酬則是新台幣50萬元,約人民幣11.6萬元。
音樂圈也一樣。Robert分享,在音樂串流平台竄起後,流量排名前1%以外的音樂人是很難從中分到利潤的。「去中國是一條很難迴避的路,作為一個中文歌手,一般賺錢方式就是去中國巡演、在那裡上架專輯、參加對岸音樂節等。」
而大的中國音樂龍頭如騰訊、網易,也會投資許多有詞曲錄音版權的台灣唱片公司,每年跟台灣公司買一定數量的歌曲。以台灣唱片公司華研國際為例,其2020年年報顯示其主要營收來源為授權收入,佔 2020 年營收的 83.5%。總營收中又有高達近8成依靠外銷,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對於華語唱片公司的重要性——而當中國資金直接影響了台灣演藝及音樂市場,即便是不想去對岸的台灣藝人,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小。
Robert說:「你希望台灣藝人不賺中國錢,但台灣要怎麼養起這個產業?如果業界一直仰賴政府補助,自由市場的決定權就會在中國手中。這件事真的很困難。」
對於藝人往中國發展,Robert表示,台灣業界內比較老一輩的人有一種想法:「如果我們都棄守對岸演藝圈,那麼台灣的文化在那邊就會完全沒有影響力了。也有人想說,我把錢賺回來,還可以拿來投資台灣的音樂、演藝事業。」
但Robert認為,實際被影響的經常是台灣人自己。「以音樂創作人來說,你去到那邊巡演後,慢慢察覺到那裡的一些底線、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會不會就把自己的創作給侷限起來了?」
他說,年輕又有一點英文能力的台灣音樂人,很多都努力想往國際市場發展。但那樣的路線畢竟是少數,無法解決面向華語大眾的台灣演藝圈,在面對崛起中的中國民族主義浪潮時的無奈。
「最後一場派對」
台灣師范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莊佳穎將所謂「小粉紅」的網路出征現象看作是一種結合了資本主義社會性質的民族主義動員。她向德國之聲解釋,這種動員在體育賽事及娛樂界等領域都會持續發生。
Robert則覺得情況會越來越極端。他認為,隨著台灣藝人的政治輿論翻車事件一再發生,「台灣身份」未來對中國合作商來說是一個潛在危機。他們很可能會選擇不與台灣藝人合作、或者只跟已經完全表態立場的台灣藝人合作。他說:「我對未來感到悲觀。」
Robert說,十年前或許去中國市場是個人選擇,十年後的現在,只要做華語音樂到一個程度,很難迴避掉來自中國的合作提案,算不算是「個人選擇」已經難以判斷。
他說,「藏著台灣心去中國賺錢,這個模糊地帶已然消失,社會更加撕裂。」
2019年6月,Robert曾參加一場由香港文藝復興基金會主辦的音樂交流論壇。論壇結束的當晚,他看到兩岸三地的音樂人在派對上一同聽著DJ放的雷鬼音樂,裡面有甫因涉選舉舞弊案被港警拘捕、後來獲撤銷控罪的香港歌手黃耀明、以及一些中國音樂產業的製作人,幾個人在一起喝酒聊天。派對的隔天早上,「反送中」運動就爆發了。
「我後來想,那樣和樂融融的場景好像就是最後一次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這個產業裡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去解決。」Robert說。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