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歸還藝術品!大英博物館壓力山大

Stefan Dege
2023年2月12日

大不列顛王國曾經是最大的殖民國家,近日各界要求英國歸還他國文物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為什麼大英博物館仍然不把掠奪來的藝術品物歸原主?

https://p.dw.com/p/4NFNq
科隆Rautenstrauch-Joest民族博物館歸還給奈及利亞的文物
科隆Rautenstrauch-Joest民族博物館歸還給奈及利亞的文物圖片來源: Oliver Ber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1897年,英國士兵對位於如今奈及利亞國土的貝南王國的皇宮進行了血腥襲擊,入侵者偷走了數千件象牙、黃銅和青銅的精巧雕塑,然後將掠得的藝術品銷往整個歐洲。即使在今天,貝南的青銅器仍然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

歐洲是不是認真想進行對其博物館的非殖民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歸還之前掠奪來的非洲文化遺產如此困難?歷史學家哈貝馬斯(Rebekka Habermas)對DW說:「貝南青銅器是整件事的試金石,歸還的辯論攸關對歐洲歷史的重新評估」。

其中,特別是大英博物館擁有來自貝南的絕大部分藝術珍品,數量約900件,但該館至今拒絕任何歸還要求。

英國還未走出殖民歷史

另一個例子是雅典帕特農神廟大理石的爭議,英國堅持援引一項該國獨有的《國家遺產法》。根據此法,這些文物是國家文化遺產,因此不得離開該國,但這一說法讓其他國家很難信服。

事實上,英國的立場似乎落伍了。在專家哈貝馬斯看來,這只是一種「後退的立場」,她指出:「法律是用來改變的。」與法國、西班牙、德國或荷蘭相比,英國人還沒有從他們的殖民歷史中走出來。哈貝馬斯提到:「英國的身份認同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大英帝國。」

倡導物歸原主的喀麥隆歷史學家、哲學家姆邊貝(左)和法國總統馬克宏
倡導物歸原主的喀麥隆歷史學家、哲學家姆邊貝(左)和法國總統馬克宏

沒收非洲文物沒有道德正當性

到底為什麼歸還被掠奪的文化財產如此重要?喀麥隆哲學家姆邊貝(Achille Mbembe)早在2021年就表示:「西方博物館沒收非洲文物根本沒有道德上的正當性」,雖然非殖民化將「花費時間,但這一運動不能中斷」。

哈貝馬斯也指出,為了前殖民帝國以及前殖民地領土,「殖民時代的象徵性終結」是必要的。畢竟,這些關係在經濟和文化層面上都還存在著。

20世紀60年代,當第一批非洲國家在二次大戰後獨立時,關於歸還問題的爭論愈演愈烈。然而,貝南向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提出的歸還要求並未得到理想的回應。這個問題終於在2017年被法國總統馬克宏提上檯面,他在布吉納法索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了永久歸還非洲國家文物的打算。

希臘政府希望大英博物館歸還帕特農神廟壁畫的大理石雕塑
希臘政府希望大英博物館歸還帕特農神廟壁畫的大理石雕塑圖片來源: Nicolas Economou/NurPhoto/picture alliance/dpa

歸還問題成焦點

從那時起,辯論的勢頭越來越猛。例如,在德國,貝南青銅器成為柏林洪堡論壇規劃階段的一個討論核心。在比利時,位於特爾菲倫市的非洲博物館於2022年2月將其庫存的84,000件文物移交給了剛果民主共和國。類似的歸還辯論也正在荷蘭、瑞士和西班牙進行。不過,東歐國家與英國一樣,都仍按兵不動。

幾周前,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和文化部長羅斯(Claudia Roth)將20件貝南青銅器歸還奈及利亞,這些文物長期以來屬於德國各城市博物館的收藏,歸還行動被理解為「國際文化政策的轉折點」。貝爾博克在交接儀式上表示,奈及利亞的請求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此次回歸表明德國「願意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行為」,並「傾聽殖民暴行受害者的心聲」。

德國文化部長羅斯和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向奈及利亞歸還貝南青銅器
德國文化部長羅斯和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向奈及利亞歸還貝南青銅器圖片來源: Florian Gaertner/photothek/IMAGO

在英國,像德國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招致批評,因為關於歸還藝術品的辯論還沒有取得什麼進展。不過,由德國藝術史學家菲舍爾(Hartwig Fischer)領導的大英博物館最近發表聲明說:「博物館完全承認在1897年英國軍事遠征過程中對貝南城市造成的破壞和掠奪,在博物館的標牌和網站上可以看到對貝南物品的解釋。」

大英博物館網站上的一個頁面專門解釋了這場悲劇以及這些物品是如何進入博物館的,在歷史學家哈貝馬斯看來,很明顯的,「大英博物館的壓力可能已經大大增加了」。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