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訪華為德中關係注入動力"

2014年7月5日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海爾曼將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德中對話論壇。海爾曼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談及他對梅克爾此次中國之行的期待。

https://p.dw.com/p/1CWS1
Merkel in Guangzhou in der Provinz Guangdong
梅克爾曾多次訪問中國(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之聲:德國和中國之間互訪非常頻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問德國之後,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Gabriel)和外長施泰因邁爾(Steinmeier )緊接著訪問北京。今年秋季,幾乎整個中國內閣都將前來柏林出席德中政府級磋商。為什麼梅克爾現在還要對中國進行4天訪問呢?

海爾曼(Sebastian Heilmann):是為了繼續保持德中關係的良好發展勢頭。雙方舉行一系列雙邊會晤,這是完全正確的。這些活動將一直持續到十月份舉行的政府級磋商,屆時雙方將就技術、教育以及文化等各個領域的項目達成多項具體的協議。這當然需要最高層的支持。就這些項目協定不能僅在工作層面進行協商。從這個意義上講,德國認為賦予基本的德中關係更多動力至關重要,德國總理因而再次前往中國訪問。

您認為此次訪問的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德國在中國的經濟活動始終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舉個更具體的例子,所謂的2015年創新夥伴關係就是其中的討論重點。除此之外,當然還包括(中國)進一步開放其市場以及中國貨幣國際化等一系列的其他問題。


德中關係歷來以經濟交流為主,新成立的德中經濟顧問委員會在總理訪問期間將首次舉行會議更說明了這一點。對此我們可以有哪些期待呢?
該委員會的任務是讓德國和中國企業在一起會晤,發現並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對政策作出建議。也就是說: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交由政府進行研擬實行。

Deutschland Merkel Peking China
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次訪華旨在擴大德中經濟合作圖片來源: Reuters

經濟互補性

我們繼續聚焦經濟問題。促進迅猛增長的原因是什麼呢?

德國提供中國所需的產品。如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以及中國工業化進程中所需的專業化工產品和電子產品。這些產品雖然屬於德國的傳統工業,但是近十年來出口非常成功。另一方面,中方以優惠價格出口的消費品在德國也非常受歡迎。

我們來看一看雙方投資的情況:德國企業單方面到中國投資的老的模式已經消失。反之是中國企業如今積極活躍在國際市場,紛紛到世界各地投資。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北京舉行會談時,中國在海外不斷增加的投資及所引發的競爭,是否也是討論的話題?

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歐盟範圍內各國政府和各個經濟體將更加激烈地就吸引中國投資相互競爭。這裡指的是大規模的投資,如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已經在一些國家積極開展這類投資,但目前在德國還很少涉足。此外,中國的投資也包括收購高科技公司。最近幾年,我們的中小企業領域已經有所經歷。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許多歐盟國家的政府將在中國投資者面前推出自己的項目。總的來說,我估計歐洲人之間的相互競爭將加劇。中國在歐洲及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資越是增加,競爭也將越發激烈。

德國持中間立場

現在我們來關注一下國際政治: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我們就談談南中國海的島嶼爭端或者烏克蘭危機。

德中之間的安全政策問題並非新話題。只是從前不像現在這樣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現在,安全政策突然變得很重要。這當然是國際政治的整體結構發生變化的結果,包括與俄羅斯的衝突以及中美之間在亞太地區的競爭日益加劇。

德國從中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發揮著調停的作用。或許德國有機會施展影響力,促使各方通過談判以及在國際法的基礎上和平解決爭端,特別是涉及海事爭端時。德國擔負著特殊的責任。因為他或許有機會對北京施加影響,原因是他自己沒有捲入這些衝突。也就是說,這一中立的身份賦予了他調停人的角色,這一角色在亞洲受到重視。

Sebastian Heilmann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海爾曼圖片來源: MERICS/Marco Urban

您認為梅克爾總理是否有機會說服習近平或李克強,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對普丁施加溫和派影響?

在國際政治中,中國確實一貫追求自己的利益。當下,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以及有關俄羅斯的問題上擁有活動空間。我認為,中國採取的是一個非常圓滑的見風使舵的政策,因此在各方面前都有了周旋的空間。但是不能高估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對普丁的影響力。特別是我並不認為中國會主動與普丁接觸,要求修改俄羅斯的烏克蘭政策。中國現在更希望的是避免有可能導致國際系統不穩定以及影響中國經濟擴張的大型衝突。

塞巴斯蒂安海爾曼教授(Sebastian Heilmann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

採訪記者:Matthias von Hein 編譯:李京慧

責編: 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