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我們不會看到突破」

2014年4月30日

NSA醜聞、烏克蘭危機、操控無人機的美國駐德空軍基地——這些都是梅克爾訪美應洽談的問題。不過政治學者哈克(Christian Hacke)認為,美德同盟的利益已經分離。

https://p.dw.com/p/1BrlS
Prof. Dr. Christian Hacke Universität Bonn Archivbild 2008
波昂大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教授、跨大西關係問題專家哈克圖片來源: Uni Bonn

德國之聲:哈克先生,這是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自去年大選連任後首次訪問華盛頓。這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竊聽梅克爾手機一事爆出後,梅克爾與歐巴馬的首次單獨會面。自那時起,美德間的鴻溝是否加深了呢?

哈克:至少鴻溝沒有變淺。美國的所作所為(竊聽)是巨大的背信,有著持續的影響,無論是在私人層面上,還是在外交關係上。

梅克爾此行是否會談及NSA醜聞這些令人不快的話題?

我相信她會提到。不過我們在過去的幾個月已經注意到,美國--尤其是總統歐巴馬,對於德國的反應相當不以為然。

這自有其原因。從技術上看,今天的美國在軍事領域實現了一種特殊地位。這種掌握著網路戰、無人機和間諜能力的壟斷地位。這裡面的悖論是,儘管幾乎在全線技術能力上具有壓倒性優勢,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仍然不成功。

也就是說,德國現在也無法指望美國讓步?

是這樣的。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雙方的)利益已經分離。這些潛伏著的不同利益一直存在,之前不算嚴重問題。畢竟共同的價值基礎起著決定性作用。(雙方)一直親近,一直有聆聽對方意見、接受對方立場的意願。在跨大西洋關係中,曾經具有決定性的是富有建設性的競爭。

現在這一點流失了嗎?

是的,因為這些問題從本質上體現了雙方持不同的觀點。以前美國過強,德國在世界和歐洲政治上沒什麼話語權。當今的美國權力流失嚴重,而且他們在很多方面變得愚蠢。在歐巴馬的第二個任期裡,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個傲慢權勢的特徵,這是我們以前不瞭解的。

在烏克蘭危機中,華盛頓對莫斯科採取強硬政策。這也符合德國利益嗎?

德國既不應該受美國擺布,也不應受俄羅斯擺布。梅克爾總理和外長在行動上保持了一致。兩人都很小心,比較克制地對待美國較為強硬的立場--例如關鍵字制裁。因為如果美國在某地派遣北約偵察機,這一切只是為了向公眾顯示:我們有所作為。但是在現實中,西方失去向普丁發出這樣訊號的意志和能力:我們在軍事上更強大,在政治上更堅決。

人們不是因此更應該在危機中採取一致的立場嗎?

俄羅斯對於德國具有中心和重要的意義。這些利益更強大,從長遠來看這些利益對我們比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更重要。這雖然不受歡迎,但長遠上比我們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對抗態度--或許迎合美國人利益--更重要。他們(美國人)其實對此也不感興趣。我很確定,梅克爾會在華盛頓明確地表示:我們要淡化那裡(烏克蘭)的危機。她會盡一切努力避免危機升級。

梅克爾行程結束時能實現什麼呢?是否能完成重建信任的任務?

我不這樣認為。我們不會看到突破。我們當然會聽到她在言語上肯定共同的價值觀、跨大西洋利益,也許她會強調某個小問題。然而關鍵問題上是明確的,我們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時代--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這個時代跨大西洋紐帶正在松脫。作為老一輩跨大西洋關係學者,我正含淚看著這一幕。

哈克(Christian Hacke)是波昂大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教授。他的研究重點包括美國外交政策和跨大西關係。

採訪記者:Sven Pöhle 編譯:萬方

責編: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