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市場,更多黨治」
2013年11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媒體上周五(11月15日)公佈上周二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問題的決定文本,在中國國內外引起廣泛反響。《決定》涉及16個領域、60個要點,從市場自由化、農村發展、行政和稅收制度到反腐和司法體系,幾乎無所不包,其中不乏在政治經濟層次上頗具風險的打算和步驟,引人注目。德語媒體11月18日的相關報導和評論認為,該決定是一份不同尋常的文件,值得重視,但對中國國內外希望中國在政治上自由化的人們來說,該文件暴露出來的「界限」不免讓他們的期待落空。《南德意志報》「今日主題」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這樣寫道:
「這一改革綱領基於以普通觀點看是不合榫、不可行的『更多市場、更多黨治』的混合:在經濟上,政治的控制要限於戰略和敏感領域;與此同時,中共領導機構的決策權卻要強化,……在市場和黨治之間的這一中國式踩高蹺是否擁有未來,或是否能因此產生出一個有前途的威權型國家資本主義,尚在未定之數。這個龐大的改革計劃並非由同現實世界脫節、頭腦僵化的黨內意識形態專家們編成的,而是一些部分在西方受過極優秀教育的計劃人員和經濟學家撰寫的,這些人深諳中外長短所在。這些技術官僚們獲得了習近平的信任。習在一年的時間裡堅決擴大了個人權力基礎和黨中央權威。現在,他顯示出了對一個共產黨領袖而言非同尋常的風險準備,將個人的政治權威與一個大膽的改革計劃捆綁在一起。
「這一內容廣泛的中國改革議程將使相關爭議獲得新推動。西方媒體通常迴避這一爭議,經濟界人士多年來卻早已在內部展開:他們認為,中國政府體系的強處是,長期發展計劃可以得到有力的貫徹,相比之下,民主政體卻常常顯得短視、保守和膚淺。」
如何看待
文章接著這樣談到西方應對中國的改革計劃持何種態度:
「對民主憲政國家來說,威權統治的中國在過去35年裡表現出來的令人驚訝的適應和學習能力當然不能成為傚法對象。不過,如果不嚴肅看待中國的改革雄心及其對我們(西方)的影響,那是盲目的和危險的。因為,現在通過的中國改革計劃中只要有一部分得到落實,不出10年,目前還高高在上的諸多西方國家就會在全球的經濟和權力建構中處於邊緣地位。……中國呈現給世人的是一幅全景圖:可怕的、應受批評的、建設性的和令人贊嘆的東西,應有盡有。中國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動力的和全球性影響的強國,並且,儘管會出現可預期的所有挫折,它會繼續保持這一地位。我們應該理性承認這一現實,以一種批評性的、同時是坦率的和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中國提供的挑戰、機會和風險。」
《每日鏡報》的一篇署名文章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這一改革決定再度證明了中國獨裁製的那種驚人的嬗變性。不過,萬變不離其宗:
「在最近的改革方案出台後,中國民眾可以有廣州鳥市上的那些其所處的籠子煥然一新的鳴禽們一樣的感覺了:籠內隔棍之間的距離或許變大了,(鳥的)活動空間也開闊些了,而籠子依然還在。」
摘編:凝煉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