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延燒 媒體:美荷對中國祭新出口管制
2023年6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週四(6月29日)報導,美國和荷蘭為防止其技術被中國用於增強軍力,今年夏天將一同打「組合拳」,進一步對中國晶片製造商限制相關設備的銷售。
報導指,荷蘭打算管制艾司摩爾(ASML)等公司的部分設備,而美國將藉其影響力,進一步限制特定中國廠商取得荷蘭的半導體設備。
熟悉美國計畫的1位消息人士解釋,新規範將要求企業申請許可證,才能向中芯(SMIC)的1間半導體廠等共約6家中國工廠出口設備,而且這些申請可能會被駁回。
荷蘭政府計劃於本月30日宣佈新法規,要求ASML「深紫外光」(DUV)半導體設備中的頂級產品出口應申請許可證。DUV是ASML第二先進的儀器,而最先進的「極紫外線」(EUV)光刻機此前已受到限制、從未運往中國。
消息人士稱,荷蘭的新法規預計9月才會生效;美方規定可能於7月底公佈,預計將適用於ASML,因為其產品內含有美國零件。美國7月還預計對去年10月公佈的全面性規則,進行其他更新。
報導指,美國亦曾有過在批准法規前修改提案的案例,因此消息人士所述僅反映了美方6月下旬的計劃,此案的時程及限制細節仍可能有變。荷蘭半導體設備公司ASM International也可能受荷蘭的新規定影響;該公司的發言人拒絕在規定正式發佈前發表評論。
荷蘭政府和ASML拒絕路透社的置評請求,負責監督出口管制的美國商務部也拒絕置評。
北京:反對美國濫用出口管制 希望荷蘭著眼大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6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以各種藉口拉攏脅迫其他國家對華搞科技封鎖,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衝擊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方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在7月1日就「荷蘭半導體出口管制問題」回應稱,幾個月以來,中荷就半導體出口管制問題開展了多層級、多頻次的溝通磋商,但荷方最終仍將相關半導體設備列管,中方對此表示不滿。「荷方應從維護國際經貿規則及中荷經貿合作大局出發,尊重市場原則和契約精神,避免有關措施阻礙兩國半導體行業正常合作和發展,不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切實維護中荷企業和雙方共同利益,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美國及其盟友近期祭出哪些出口管制?
去年10月,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又譯科林研發)和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等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並遊說其他有重要供應商的國家採取類似措施。
此舉遭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譴責為「蓄意封鎖、束縛中國企業,強行搬遷產業,推動脫鉤」,並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堅定維護自身利益」。
荷蘭貿易部長施萊納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今年3月在給國會的信件曾表示:「荷蘭基於國安考慮,有必要儘早對此(半導體)技術進行監管。」
日本擁有晶片設備製造商尼康(Nikon)和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又譯東京威力科創),也通過了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定於7月23日生效。
業界人士怎麼看美出口管制?
對於美國近期限制晶片設備出口的多項措施,英偉達(NVIDIA,又譯輝達)財務長克雷斯(Colette Kress)28日表示,這種做法將導致美國工業失去在中國市場競爭和領先的機會。
中國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YMTC)董事長陳南翔29日表示,地緣政治和部分國家的安全憂慮,正在威脅晶片產業的全球化及其未來增長;他懷疑全球半導體行業能否如早先的預測,在2030年達到1兆美元的銷售額。
陳南翔說,晶片產業面臨很多政府干預,中間還參雜很多政治內容;他完全同意台積電(TSMC)創始人張忠謀3月份的發言,認為「晶片全球化已死」。他並未指明自己所說的「政府」來自哪些國家。
他說,相關行業目前進入了一段動盪時期:「我們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有周期性的,每個從業者都有自己應對周期的方式。但我們面臨的高度不確定性,恰恰是全球化的破壞所造成的。」
長江存儲是去年面臨美國出口管制的10幾家中國人工智慧晶片企業之一,美國的理由是擔心長江存儲可能會將美國技術轉移到被美方列入黑名單的中國科技公司。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